而就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一个人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般闪耀夺目,他便是萧如薰。正是他的横空出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为这场堪称帝国最后荣光之一的战争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回首这场激烈的战役,从开战到结束,仅仅历时两个月之久。相较于原时空的进程而言,时间整整缩短了半年有余!如此惊人的速度背后,不仅仅是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更得益于萧如薰及其麾下将士们的英勇善战与高效协作。正因如此,朝廷得以节省下大量的银子和粮草。要知道,对于当时本就早已陷入严重赤字危机的大明财政来说,这笔节约下来的开支无疑是雪中送炭,让紧张的局面稍稍得到了一丝喘息之机。
大爆炸时,勃拜就在府里,瞬间被强烈的冲击波给震的七窍流血而死,只因为他那倒霉的官邸偏偏就建在了离城墙不远的地方。
再说他的那几个儿子,勃承恩、勃承宠等人,在一片混乱不堪的战场上拼命厮杀着。然而,敌众我寡,他们终究还是没能逃脱死亡的厄运,惨死于乱军之中。
至于勃云,则是被麻贵亲自给砍了脑袋。
而最为可怜的要数土文秀了。当爆炸发生时,他正在城楼上督军指挥。刹那间,天崩地裂,巨大的威力将他整个人都炸得粉碎,甚至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无法找到。
………………
魏学曾毕竟年事已高,这场大战的胜利对他而言犹如紧绷的弦突然断裂一般,整个人都松懈了下来。然而,就在这口气一松之际,疾病却悄然而至,瞬间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击倒在了床榻之上。
而另一边,与魏学曾一同经历此番战事的梅国帧情况则有所不同。随着战事的顺利解决,之前存在于二人之间的种种矛盾也如同清晨的薄雾般渐渐消散得无影无踪。
只是,战争过后那繁杂且艰巨的善后工作宛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梅国帧的肩头。虽说梅国帧也曾担任过知县一职,但他绝大部分的官场生涯都是在监察御史这个职位上度过的,对于处理民政事务这块领域并非他所擅长。
此时,一旁的萧如薰引起了梅国帧的注意。萧如薰不仅饱读诗书、学识渊博,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于当地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于是乎,梅国帧并未因萧如薰身为武将而心生轻视之意,反而虚心地向他询问起有关战后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当萧如薰提出“以工代赈”这一方案时,梅国帧闻之不禁当场愣住了!他嘴里喃喃自语着:“以工代赈……以工代赈……”紧接着,便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脸上流露出惋惜之色,感慨道:“真是可惜啊……”
萧如薰见状,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暗想难道自己给出的这个建议有误不成?他赶忙开口问道:“梅大人,莫非下官说错了什么吗?”言语之中满是疑惑不解之情。要知道,这“以工代赈”之举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良策啊,按常理来说,梅国帧不应看不出其中的好处才对啊!
梅国帧察觉到了萧如薰的误解,连忙笑着摆了摆手,解释道:“萧大人莫要误会,您这‘以工代赈’的主意甚好,本官怎会觉得有错呢?只不过……唉!”
“老夫实在是觉得惋惜啊,你竟然并非文官出身!此等精妙绝伦、利国利民的以工代赈之策略居然能从你这样一个武官口中道出,老夫着实为你感到遗憾呐!倘若你是文官,老夫定会力荐于圣上,担保让你坐上一省巡抚之高位!只可惜呀,实在是太可惜啦......” 梅国帧连连摇头叹息,那一句接一句的“可惜”仿佛带着无尽的悔恨与不甘,从他口中源源不断地脱口而出。
面对梅国帧如此这般的感慨,萧如薰却是神色坦然,拱手抱拳说道:“大人过虑了!虽说文臣武将所走之路有所不同,但下官斗胆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这战场上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硬仗终究还是得靠我们这些武官去打啊!若是没了吾等奋勇杀敌之人,这场战争又该如何进行下去呢?”
梅国帧闻听此言,不禁深深地凝视着眼前这位年轻有为的将领——萧如薰。他心中自然清楚,萧如薰所言不虚。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离不开文臣的谋略规划,而守卫疆土则少不了武将的浴血奋战。文治武功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如同少了一条腿的巨人一般,难以稳健前行。
想到此处,梅国帧稍稍低下了头,动作幅度不大,但足以表明他内心对萧如薰观点的认可与支持。梅国帧可不是那种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迂腐之人,对于以文御武这种策略,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压根儿就不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法子!倘若武将真要起兵造反,单靠派遣个监军过去就能平息事端吗?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就在这时,梅国帧像是突然间下定了某个重大的决心一样,面色凝重地开口问道:“萧总兵,不知您可曾有过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