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 第198章 沙城烟云七

第198章 沙城烟云七(1/3)

    中午的骄阳炙烤着沙城大地,谭威勒住缰绳,望着西河岸边成片忙碌的身影。

    锄头起落间扬起阵阵尘土,远处新修的水渠蜿蜒如银带,这正是辛咏卷主持的淤田工程。

    可本该热火朝天的工地,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百姓们弯腰劳作的身影,透着说不出的沉重。

    “老伯,借问一句。”

    谭威翻身下马,走向田埂边歇息的老农。对方原本正就着瓦罐喝水,见一群佩刀的军士走来,慌忙起身要躲。

    “莫怕,我就是想问问这淤田的事。”

    谭威摘下头盔,露出棱角分明的脸庞。

    “我是谭威。”

    这话出口,田里的众人反而不再紧张。

    “谭都督?!”

    老农手中的瓦罐当啷落地,浑浊的眼睛瞬间瞪大。他扑通一声跪下,粗糙的手掌在泥土里蹭出两道印子:

    “恩人呐!要不是您当年收留我们,我们这些从山陕逃来的难民,早就饿死在半道上了!”

    谭威连忙扶起老人,心中却泛起疑惑。他记得这些难民前年被安置在顾县,分得荒地开垦,为何如今却在西河岸边劳作?

    更让他不安的是,百姓们虽然言语间满是感激,脸上却难掩愁容。

    “你们不是在顾县有地吗?”

    他皱眉问道。

    “怎么都到这儿来了?”

    老农的嘴唇颤抖着,四下张望一番,压低声音说:

    “都督有所不知啊。顾县那地儿。。。”

    他的声音突然哽咽。

    “我们这些外来的,哪争得过本地豪强?刚分到手的地,没两年就被他们用各种法子换走了。好地、淤田,都落进了大户手里,我们能保住这些薄田,有口吃的,就谢天谢地了。。。”

    谭威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想起顾县前县令杨明航,那个总把“为官当以民为本”挂在嘴边的清官,任内确实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杨明航呢?他不管吗?”

    话一出口,周围几个正在劳作的百姓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起苦来。

    “杨大人在的时候,那些豪强还收敛些。”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抹着眼泪。

    “可他一调走,那些人就像恶狼似的扑上来了。说什么我们的地风水不好,要用自家的地跟我们换。可换来的地,不是石头多就是浇不上水。。。”

    “他们还勾结里正,说我们交不上赋税!”

    一个年轻汉子攥紧拳头,眼中满是愤懑。

    “明明是他们把好地占了,却让我们这些难民背黑锅!”

    谭威想起自己当初制定安置难民的政策时,满心以为分了土地,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却没想到,在权力与利益的侵蚀下,美好的愿景竟成了泡影。

    没有有效的监管,没有对豪强的约束,即便分给百姓土地,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河岸的风卷起沙尘,扑在他的脸上。远处辛咏卷设计的水渠仍在汩汩流淌,可流经的良田却大多姓了别家。

    谭威望着眼前这群面带菜色的百姓,他们明明握着锄头,却更像是被土地困住的囚徒。

    他曾以为,平定战乱、分给土地,就是给了百姓活路,此刻才明白,真正的民生之道,远比想象中艰难。

    “诸位放心。”

    谭威的声音有些决然。

    “此事我定会彻查。不论是谁,胆敢欺压百姓,我谭威绝不轻饶!”

    他翻身上马,扫过这片土地,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其实明末就是这样,立功的被陷害,劳作辛苦的被巧取豪夺,不过这已经不错了。

    出了谭威的辖区,其他地方可不用费劲的肥地贫地置换,直接把农户抓起来打死就行,在谭威辖区,起码还讲个章程。

    谭威在交代了副手后,又带着人马往东而去,打算绕开州再北上赴京,几日后,谭威的马队行至开州旧界,飞扬的尘土中隐约传来阵阵争执声。

    他抬手示意队伍停下,只见前方田垄间,数十个衣衫褴褛的难民正被家丁模样的人驱赶,几面绣着赵字的税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去问问怎么回事。”

    谭威沉声道,亲卫拨马向前,片刻后带回一个满脸血痕的老汉。

    “都督,是您呀都督,救命啊!”

    老汉当年见过谭威施粥,当即扑通跪倒在谭威马前诉苦:

    “我们的地。。。 当年您分给我们的荒地,全被赵家人抢去了!”

    谭威瞳孔骤缩,勒马走近:

    “说清楚,谁抢的?”

    。。。

    “是新任滑县令赵富贵!”

    老汉抹着眼泪,声音哽咽。

    “他说这些地有旧主,派人强占了去。辛大人带人开垦的淤田,也被他卖给了豪强!我们没了地,只能给他们当佃户,交七成的租子啊!”

    周围难民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控诉。谭威脸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