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版本里,有“多官儿”这一称呼,人因其软弱无能,又称他“多浑虫”。《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对多浑虫有相关介绍,他是荣国府极不成器的破烂酒头厨子,嗜酒如命,最后得了酒痨一命呜呼。他的妻子多姑娘生性轻浮,最喜拈花惹草。而在一些解读中,有人将多浑虫与吴贵混为一谈,甚至认为多姑娘就是吴贵的媳妇。
但从原着来看,吴贵和多浑虫并非同一人。书中第七十七回描述,晴雯有个姑舅哥哥叫吴贵,人都叫他贵儿。他一味胆小老实,与多浑虫的形象有所不同。吴贵的媳妇是在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后,因调戏贾宝玉等情节让人熟知。
这种名字差异可能源于版本流传过程中的演变,也可能是不同评点者、整理者的改动。这给读者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带来了一定困扰,但也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研读原着,以分辨不同人物的真实身份和形象。
2.情节差异
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中,与吴贵相关的情节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理解产生了不同影响。
在一些版本里,存在将吴贵与“多浑虫”混淆的情况,进而导致情节上的错乱。如有的版本把多浑虫的情节安到吴贵身上,使吴贵的形象变得模糊。多浑虫是荣国府不成器的酒头厨子,嗜酒如命最后得酒痨而死,他的妻子多姑娘与贾琏有染等情节,若与吴贵情节混淆,会让读者难以清晰分辨两人的性格和命运走向。
原着中,晴雯被撵到吴贵家这一情节,在不同版本的细节呈现上也有不同。有的版本可能更突出吴贵胆小怕事的特点,在宝玉探望晴雯、多姑娘缠磨宝玉的混乱场面中,吴贵完全是一副不知所措、不敢制止的模样,进一步强化了他懦弱的形象。而在另一些版本里,或许会对吴贵的心理活动有更多描写,展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害怕得罪多姑娘和宝玉,另一方面又对晴雯的遭遇有一丝不忍,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复杂。
多姑娘之死的情节在不同版本也有差异。部分版本简单描述多姑娘病了吃错药而死,显得比较突兀。而有的版本可能会增加一些伏笔,比如多姑娘风流行为引起的他人怨恨,或者她自身内心的愧疚等,让她的死更合乎逻辑,也能更好地反映封建社会对这类违背道德规范女子的惩罚。
这些情节差异对读者理解《红楼梦》产生了一定影响。情节混淆会让读者对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产生误解,难以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而细节上的不同呈现,会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解读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有的版本强化了吴贵的懦弱,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有的版本丰富多姑娘之死的情节,则能让读者更深入理解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性的复杂。因此,在研读《红楼梦》时,需要仔细对比不同版本的情节差异,以更全面、准确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六、吴贵形象在红学研究中的价值
1.辅助理解主线
吴贵这一形象虽在《红楼梦》中着墨不多,却对理解主线故事和主要人物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从主线故事来看,吴贵所处的社会底层视角为我们展现了荣国府繁华背后的真实社会生态。荣国府表面上是钟鸣鼎食之家,富贵奢华至极,但吴贵作为府中的厨子,每日辛苦劳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居住环境恶劣,生活困苦不堪。这与府中主子们的奢华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和贫富差距。他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荣国府庞大体系下底层人民的挣扎与无奈,使主线故事所描绘的封建家族兴衰更具现实意义和社会深度。
在理解主要人物方面,吴贵与晴雯、多姑娘的关系为我们解读这两位人物提供了新的视角。晴雯是贾母身边的得意丫鬟,模样标致、心灵手巧,但她的命运却十分悲惨,最终被撵出大观园。晴雯被撵后住在吴贵家,吴贵家的破败和混乱与晴雯在大观园中的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更凸显了晴雯命运的转折和悲惨。同时,吴贵面对多姑娘缠磨宝玉时的懦弱表现,也从侧面反映出晴雯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无助和凄凉,让我们更加同情晴雯的遭遇。
多姑娘生性风流,与贾琏等有染。吴贵对多姑娘的风流韵事选择隐忍,这不仅展现了他胆小怕事的性格,也让我们看到了多姑娘在家庭中的强势和放纵。多姑娘的行为违背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而吴贵的不作为则加剧了家庭关系的畸形。通过吴贵与多姑娘的关系,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多姑娘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她在封建社会中的悲剧命运。
吴贵这一形象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红楼梦》主线故事中的社会现实和主要人物的命运轨迹,为我们全面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视角。
2.丰富作品内涵
吴贵这一形象犹如一颗独特的棋子,在《红楼梦》的宏大棋局中,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从社会层面来看,吴贵是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典型代表。他身为荣国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