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尚荣仕途失败具有必然性。他在任上大肆贪污受贿,早已引起众人不满,其劣迹迟早会被揭露。而且他忘恩负义,对贾府的态度冷漠,一旦贾府失势,他失去了背后的靠山,在官场中便难以立足。他本身缺乏为官的才能和品德,只知贪图私利,无法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长久生存。种种因素交织,注定了他仕途的终结。
三、赖尚荣的人物性格
1.势利吝啬
赖尚荣的势利吝啬性格在他拒绝贾政借钱一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贾府败落,贾政扶贾母灵柩回南方,因河道拥挤、盘缠不够,向赖尚荣借银五百两。此时的赖尚荣已做了知县,手中并非没有钱财,但他只给了五十两,还在回信中诉说自己的难处。这种行为充分暴露了他的势利,他看到贾府失势,便不再将其放在眼里,认为没有必要再讨好贾府;同时也展现出他的吝啬,区区五百两银子,对他来说或许只是九牛一毛,却如此斤斤计较。
这种性格的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赖尚荣从小养尊处优,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环境中,习惯了享受和索取,却不懂得付出和感恩。他在赖家如公子哥儿般被众人簇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而且,他在官场中看到了太多的利益纷争和尔虞我诈,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势利和吝啬。
赖尚荣的势利吝啬性格对他的人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他拒绝贾政借钱的行为,彻底得罪了贾府,使得他失去了曾经的靠山。贾府虽然已经败落,但在当时的社会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赖尚荣的忘恩负义之举让他在官场和社会中失去了人心。他的吝啬也让他在人际交往中难以获得真正的朋友和支持,人们对他敬而远之。最终,他的仕途因此终结,人生也陷入了困境。这种性格不仅毁了他的前程,也让他成为了一个被人唾弃的对象。
2.忘恩负义
赖尚荣的忘恩负义在他对待贾府的态度和行为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他本是贾府家生奴仆后代,能脱离奴籍、捐得前程并出任知县,全仰仗贾府的恩典。然而,当贾府败落,贾政向他借银救急时,他却只给了五十两,还诉说自己的苦处,丝毫不念及贾府昔日的恩情。这种行为与他曾经享受的贾府的庇护和支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暴露了他忘恩负义的本质。
在他上任知县前,赖嬷嬷曾苦口婆心地教导他要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可他却把这些话当作耳旁风。在任上,他大肆贪污受贿,只图自己享乐,完全忘记了贾府对他的栽培和期望。他以为贾府失势后便无需再讨好,便将曾经的恩人抛诸脑后,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与其他受贾府恩惠之人相比,赖尚荣的表现截然不同。例如,刘姥姥虽出身贫寒,但她在贾府兴旺时懂得感恩,带着自家的农产品前来答谢;在贾府败落时,她更是挺身而出,救出了巧姐。而赖尚荣却在贾府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落井下石,他的行为与刘姥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还有一些贾府的奴仆,即便在贾府遭遇困境时,依然坚守忠诚,不离不弃。他们深知自己的一切都是贾府给予的,因此心怀感恩,尽力维护贾府的尊严和利益。而赖尚荣却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得罪曾经的恩人,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注定让他遭到众人的唾弃,也为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3.纨绔子弟作风
赖尚荣在生活中尽显纨绔子弟作风。他热衷于酗酒,常常沉醉于酒色之中,不顾自身形象和身份。在宴会上,他总是喝得酩酊大醉,言语失态,做出许多荒唐之事。赌博也是他的一大嗜好,他沉迷于赌场,将大量的钱财挥霍在赌桌上,丝毫不考虑后果。而且,他还喜好玩女人,身边围绕着众多的歌姬舞女,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
这种作风对他的个人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在他人眼中,他成了一个只知享乐、毫无道德底线的人。人们对他的评价一落千丈,他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威望。他的行为也让家族蒙羞,赖家几代人积累的声誉被他毁于一旦。
在仕途方面,他的纨绔作风更是加速了他的衰败。他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吃喝玩乐上,无心处理政务。在任上,他贪污受贿,对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导致当地的社会秩序混乱,民怨沸腾。他的行为引起了上级官员的不满和同僚的排挤,在官场中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最终,他的仕途因自己的荒唐行为而终结,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四、赖尚荣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1.反映社会阶层与等级制度
赖尚荣的经历深刻反映了《红楼梦》中社会阶层的差异和等级制度的森严。他出身于贾府的家生奴仆家庭,这一阶层处于社会的底层,没有人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