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族内部关系来看,这一事件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赵姨娘的行为被揭露后,她与王夫人、王熙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夫人对赵姨娘的怨恨更深,而王熙凤也对赵姨娘更加警惕和厌恶。同时,这一事件也让贾府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众人对赵姨娘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而对宝玉和王熙凤的遭遇则充满了同情。这种情感上的变化,使得贾府内部的人际关系更加微妙。
从故事走向来看,叔嫂发疯事件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它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贾府内部的黑暗和腐朽,也让人们对宝玉和王熙凤的命运产生了担忧。此后,贾府的命运逐渐走向衰落,而这一事件无疑是贾府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外,马道婆在潘三保与当铺纠纷中的作恶行为,也对情节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她给当铺内眷使魔法,导致内眷生病,让整个当铺陷入混乱。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马道婆的恶行,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迷信和邪恶势力的猖獗。当铺的人将马道婆拿获并送到锦衣府,这一情节也为后续马道婆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马道婆的行为通过引发叔嫂发疯事件和插手当铺纠纷等,推动了《红楼梦》情节的发展,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为故事的走向埋下了伏笔,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2.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马道婆这一人物形象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封建社会的迷信、贪婪与黑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封建社会,迷信思想盛行,人们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马道婆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凭借所谓的“法术”招摇撞骗。她对贾母称王公卿相家子弟暗里有促狭鬼跟着,需点海灯祈福驱鬼;教唆赵姨娘用写有生辰八字的纸人施邪术加害宝玉和王熙凤;在潘三保与当铺纠纷中,给当铺内眷使魔法。这些行为在现代人看来荒诞不经,但在当时却能让众人深信不疑。贾母为了宝玉的平安,毫不犹豫地答应点海灯;赵姨娘为了改变命运,拿出银子和欠据让马道婆施法;当铺的人在内眷生病后,也轻易相信马道婆能治好她们。这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人们的愚昧和对迷信的盲目依赖,反映出当时社会思想的落后和科学知识的匮乏。
贪婪是马道婆的显着特征,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她不放过任何一个骗钱的机会,无论是从贾母那里骗取香油钱,还是从赵姨娘处拿到银子和欠据,亦或是在当铺纠纷中捞取好处,都展现出她对钱财的极度渴望。在封建社会,金钱和利益至上,人们为了获取财富不择手段。马道婆作为底层人物,为了生存和满足自己的贪欲,不惜使用各种欺骗手段。而像贾母、赵姨娘等上层和中层人物,也在利益的驱使下,陷入了马道婆的骗局。这种贪婪的风气在社会各阶层中蔓延,反映出封建社会经济和道德的双重危机。
马道婆的恶行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她与赵姨娘勾结,企图谋害宝玉和王熙凤,这种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伤害他人性命的行为,反映出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和残酷。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中,表面上是繁华富贵、和睦相处,但实际上内部斗争激烈,人们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不惜使用阴谋诡计。马道婆的存在,就像是隐藏在黑暗中的一股邪恶势力,随时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而她最终被拿获后,抄出的大量邪术道具和记录着各家应验情况及应找银数的小账,更是让人看到了封建社会背后隐藏的丑恶和黑暗。
马道婆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其迷信、贪婪和作恶的行为,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贪婪风气和黑暗现实,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马道婆在《红楼梦》中虽戏份不多,却对主题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命运的无常等主题。
马道婆的存在无情地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她身为贾宝玉的寄名干娘,本应心怀善意,保佑宝玉平安,然而她却为了钱财不择手段。面对疼爱宝玉的贾母,她巧舌如簧,编造促狭鬼之说,骗取贾母的香油钱;又教唆赵姨娘加害宝玉和王熙凤,收取赵姨娘的银子和欠据。她的行为毫无亲情和道德可言,完全被贪婪和私欲所支配。这种为了利益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将人性中自私、贪婪、狠毒的一面暴露无遗。在《红楼梦》所描绘的复杂社会中,马道婆只是众多丑恶人性的代表之一,通过她的形象,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人性的黑暗和复杂。
马道婆的所作所为也体现了命运的无常。她教唆赵姨娘施邪术,让宝玉和王熙凤陷入生死危机,原本平静的贾府瞬间陷入混乱。这一事件如同命运的转折点,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叔嫂二人原本在贾府有着尊贵的地位和美好的生活,却因马道婆的邪术险些丧命。而马道婆自己,虽然一时通过骗术和恶行获取了钱财,但最终也难逃法网,被拿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