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是导致晴雯悲剧的重要原因。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各个主子之间、丫鬟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权力关系。袭人作为宝玉身边最得力的丫鬟,深得王夫人的信任,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可能会对晴雯产生嫉妒和排挤。而王善保家的为了讨好王夫人,也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在这种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晴雯成为了牺牲品。她没有强大的后台和势力,只能任由别人摆布。
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贾府内部的权力斗争,使得晴雯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无法生存。她的反抗和挣扎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她的生命也在痛苦和绝望中消逝。晴雯的悲剧,是封建制度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命运的缩影。
三、晴雯在《红楼梦》中的意义
1.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晴雯的遭遇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
封建等级制度在贾府体现得淋漓尽致,主子高高在上,丫鬟们则处于社会底层,毫无尊严和自由可言。晴雯虽容貌出众、心灵手巧,但她的身份只是一个丫鬟,这就注定了她的命运被他人掌控。王夫人作为封建家长的代表,仅仅因为晴雯长得漂亮、举止活泼,就认定她会勾引宝玉,带坏宝玉的品行。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毫不留情地将晴雯赶出贾府,根本不考虑晴雯的感受和她对宝玉的忠诚。晴雯在被赶出贾府时,“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却依然无法改变自己被驱逐的命运。这种等级制度使得丫鬟们的生命如同草芥,任人践踏,她们的喜怒哀乐、生死存亡都取决于主子的一念之间。
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在晴雯身上也表现得十分明显。礼教要求丫鬟们温顺、服从,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然而,晴雯率真、泼辣、敢于反抗的性格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她撕扇、顶撞主子等行为,在封建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她看不惯秋纹、小红等人讨好主子的行为,直言斥责,这也违背了礼教中“隐忍”“顺从”的要求。她的这些行为虽然展现了她的真实和勇敢,但却为她招来灾祸。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晴雯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只能在压抑中痛苦地挣扎。
此外,封建制度下的人际关系也充满了虚伪和算计。王善保家的为了讨好王夫人,在王夫人面前进谗言,说晴雯的坏话。袭人作为宝玉身边的丫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可能也对晴雯产生了嫉妒和排挤。在这个充满权力斗争的环境中,晴雯成为了牺牲品。她的善良、真诚和才华得不到认可,反而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晴雯的悲剧命运是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她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和残酷。她的反抗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2.人物对比与衬托
(8)与袭人的对比
在《红楼梦》中,晴雯与袭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们不同的性格、价值观和命运,更加凸显了晴雯的独特。
从性格上看,袭人温顺、乖巧、隐忍,是封建礼教下标准的好丫鬟。她总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即使受到委屈也不会轻易表露出来。例如,宝玉被父亲毒打后,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建议让宝玉搬出园子,以免招惹是非,她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宝玉和贾府的利益,表现出她的谨慎和周全。而晴雯则率真、泼辣、任性,她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看不惯的事情会直接斥责。“晴雯撕扇”就充分展现了她的率性而为,她不会因为自己是丫鬟的身份而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刻意去讨好主子。
价值观方面,袭人的价值观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她认为丫鬟的本分就是尽心尽力地服侍主子,通过讨好主子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她希望宝玉能够考取功名,将来光宗耀祖,为此她不断地劝说宝玉要好好学习。而晴雯则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情感的真实表达。她认为真正的价值不是靠讨好别人来获得的,而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和尊严。她对那些凭借主子赏赐而洋洋得意的人不屑一顾,如对秋纹的嘲讽就体现了她的这种价值观。
两人的命运也截然不同。袭人最终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成为了宝玉的侍妾,看似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归宿。但实际上,她的命运依然掌握在别人手中,她的一生都在为了迎合封建礼教和主子的意愿而活。而晴雯则因为她的率真和反抗,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王夫人赶出了贾府,在贫病交加中悲惨地死去。她的命运虽然悲惨,但她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尊严,没有向封建势力低头。
晴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