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的合理性
让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合理性,这一安排与他的人生经历、“宏论”以及在书中的角色定位密切相关。
从人生经历来看,贾雨村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历经了从穷困潦倒到为官、革职、复职、获罪、遇赦的复杂过程。他见证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以及富贵的无常。这种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对《红楼梦》所描绘的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理解。他自己在官场中的沉浮,与贾府等家族的兴衰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在权力和利益的漩涡中挣扎。他曾攀附权贵、徇私枉法,也因此遭受了牢狱之灾,这让他明白繁华背后隐藏的危机和人性的丑恶。所以,由他来归结《红楼梦》,能够以一个经历过世事沧桑的人的视角,对书中所展现的封建社会的种种现象进行总结和反思。
贾雨村的“宏论”也为他归结《红楼梦》提供了依据。在书中,贾雨村曾发表过关于“正邪两赋”的宏论。他认为天地间有正邪二气,二者相遇会产生特殊的人物。这种独特的观点体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红楼梦》中众多性格复杂、命运各异的人物,正符合他“正邪两赋”的理论。他的这一“宏论”表明他有能力从宏观的角度去解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能够把握《红楼梦》的核心内涵。
从角色定位上看,贾雨村是《红楼梦》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与书中的主要人物和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与甄士隐的交往,引出了故事的开端;他在应天府的判案,涉及到薛蟠、香菱等重要人物;他与贾府的关系,也使他对贾府的兴衰有了直接的了解。他贯穿了故事的始终,对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因此,由他来归结《红楼梦》,能够将各个情节和人物串联起来,使故事更加完整和连贯。
学界对于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贾雨村是一个反面人物,他的品行不端,让他来归结《红楼梦》可能会影响对作品主题的正确传达。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正是因为他的复杂经历和独特视角,才使得他的归结更具深度和现实意义。他的反面形象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与《红楼梦》批判现实的主题相契合。
让贾雨村归结《红楼梦》是合理的。他的人生经历、“宏论”以及在书中的角色定位,都使他有能力对这部伟大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解读,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红楼梦》世界。
3.贾雨村形象的社会批判意义
贾雨村这一形象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与腐败,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从官场层面来看,贾雨村的仕途经历充分展现了封建社会官场的丑恶。他初入官场时,本有一腔抱负,渴望凭借自己的才华有所作为。然而,官场的现实却让他迅速堕落。在审理薛蟠打死冯渊一案时,他明知真相,却为了讨好权贵、保住自己的官职,不惜徇私枉法,胡乱判案。这种行为反映出当时官场中官官相护、无视法律和正义的现象。权贵的势力可以随意左右案件的判决,法律成为了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贾雨村为了攀附权贵,不惜牺牲无辜者的生命和正义,这正是封建社会官场黑暗的典型表现。
他的复职过程也充满了腐败和不正当手段。被革职后,他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和交际能力,结识达官贵人,通过他们的推荐重新获得官职。这表明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人脉和关系比个人的才能和品德更为重要。只要能够攀附上权贵,即使有过劣迹也能轻易地东山再起。这种现象导致了官场中阿谀奉承、结党营私之风盛行,真正有才能和正义感的人难以立足。
从人性弱点的角度来看,贾雨村的形象揭示了人性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的脆弱。他最初穷困潦倒时,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想,努力进取。然而,当他获得权力和地位后,却逐渐被欲望所吞噬。他变得贪婪、自私、趋炎附势,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在面对权贵时,他卑躬屈膝,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原则。这种人性的转变反映了人性中对权力和利益的渴望是多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贾雨村在官场中的种种行为也揭示了人性的虚伪和虚荣。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地位,表面上装作清正廉洁、有才华的样子,实际上却干着违法乱纪的勾当。他的虚伪不仅欺骗了他人,也欺骗了自己。他在追求权力和利益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真实自我的认知,成为了一个被权力和虚荣所操控的傀儡。
贾雨村的形象是对封建社会官场黑暗和腐败的深刻批判,同时也揭示了人性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的弱点。通过这一形象,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复杂。
四、第一百二十回中的人物结局与命运走向
1.贾宝玉的归宿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中,贾宝玉最终选择出家,这一归宿蕴含着深刻的原因和象征意义,同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