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395章 机会留给岳元帅

第395章 机会留给岳元帅(1/2)

    次日一早,赵祯驾临垂拱殿,文武百官齐聚。

    三呼过后,赵祯开口道:“诸位卿家,朕宣布,兴兵伐辽。”

    轰!

    赵祯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响彻大殿。

    群臣顿时炸开了锅,震惊不已。

    陛下竟然要兴兵伐辽,这如何使得?

    一定是又被包拯所蛊惑,否则以陛下崇尚和平的性格,怎么可能主动攻打其他国家。

    “陛下,不可啊,宋辽刚刚签订和约,怎能再兴兵讨伐,师出无名,是为无义之兵,必败无疑。”

    “是啊陛下,大宋虽然取胜,可连年征战,国库已然空虚,已无力再战,百姓现在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

    “辽国实力尚存,攻打不易!”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辽国远在塞外,疆域广袤,主动兴兵,战线太长,优势在辽而不在我。”

    “……”

    士大夫纷纷劝谏,一个个面露苦涩。

    他们是真的害怕打仗。

    因为一旦大战,就要花钱。

    大宋如今已收复幽云十六州,控制了长城,辽国对大宋已构不成威胁,何必再去捋虎须,自讨苦吃。

    和平共处,过几年安稳日子不好吗?

    面对士大夫的反对,要是换做以前,赵祯可能还会考虑一下他们的意见。

    可如今,士大夫的话在他眼里,纯属迂腐之见。

    当初包拯要攻打西夏,士大夫也是这么说的。

    包拯想收复幽云十六州,士大夫也是同样的态度。

    现在要打辽国,开疆拓土,他们同样畏首畏尾。

    说白了,不过是一心求苟安罢了。

    若非包拯坚持,大宋焉能打败西夏,打败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控制住长城。

    若非包拯高瞻远瞩,大宋焉能有今天安定的环境。

    一桩桩一件件,都足以证明了包拯政治上和战略上的正确性,由不得他不信。

    尤其是包拯昨天对他说的那番话,赵祯的确是听进去了。

    兴兵伐辽,并非侵略,而是有道伐无道!

    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求眼前的和平,而是要放眼天下,谋求长久的统治,更不能再被贪生怕死的腐儒给带偏。

    “够了!”赵祯直接怒道,“朕心意已决,休得再劝。”

    一众文臣震惊不已,他们极少看到皇上对他们发这么大的火,也从未见皇上在对外战争上如此的强硬过,素来所奉行的就是和平。

    更何况,这次还是主动攻打大辽。

    皇上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硬气了,包拯究竟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啊!

    唉……担忧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自从范仲淹退位,包拯当上宰相,士大夫就已经猜测到,皇上多半会被包拯蛊惑,攻打辽国,这是迟早的事儿。

    只是没想到,一切来得这么快。

    包拯才上任不到十天,便说服皇上兴兵伐辽。

    大宋的太平日子,怕是走到尽头了。

    只见谏院官员再次劝谏道:“陛下三思啊!战争才是不得已的选择,大宋刚刚经历两次大战,尚未得到喘息,不宜再战!”

    赵祯面色一沉,闪过一丝少有的强硬:“朕说过,朕意已决,无需再劝,再敢多言,朕摘了他的乌纱帽!”

    谏官大吃一惊,哪里还敢说话。

    士大夫闻言,一个个叫苦不迭。

    皇上变了,真的变了,变得暴虐了。

    以前的皇上,可是从善如流,虚心纳谏,仁慈有加。

    都是因为包拯这个竖子匹夫!

    要不是他,皇上怎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反观武官,一个个神情激动,亢奋不已。

    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个意外之喜。

    那个软弱的皇帝,真的变强硬了。

    “诸位爱卿,谁愿领兵出征?”赵祯目视百官。

    “陛下,末将愿往!”只见蓝玉一个站出来,生怕被别人抢了资格。

    岳飞、狄青等将领,都互视了一眼,显然不认为蓝玉有独自统兵的能力,却没有说话。

    赵祯也深感为难,他固然知道蓝玉勇猛无敌,然并非帅才,但又不忍凉了蓝玉这位勇将的心,只好将目光瞥向包拯。

    包拯道:“蓝将军虽然勇猛,然经验不足,尚需磨砺。”

    蓝玉不服:“相爷,末将曾俘虏西夏元帅野利遇乞,斩杀辽国元帅耶律斜轸,俘虏辽国太后。”

    包拯笑道:“你的勇猛本相岂能不知,然还不足以独自领兵,只宜做先锋。”

    面对包拯,蓝玉也不敢违逆,只能退下,做先锋,也不错,至少能立头功。

    “陛下,相爷,末将愿领兵出征。”常遇春站了出来。

    “末将愿往!”

    徐达、狄青和岳飞同时站出来,异口同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