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竟然是来让大军撤兵。
徐达、常遇春和蓝玉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展护卫,相爷让撤兵,我没听错吧!”蓝玉瞪大了眼珠。
展昭道:“你没有听错!”
“为什么?”蓝玉高声质问。
展昭没有藏着掖着,解释道:“这是朝廷的意思,萧太后派人出使大宋,已经向朝廷求和,同意割让幽州八郡。”
徐达和常遇春闻言,不由互视了一眼,感到费解。
两军正在交战,辽国什么时候出使的大宋?
“什么?”蓝玉眼珠一瞪,根本没在意这些细节的东西。
因为在他看来,幽云十六州已经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何必和辽国和谈?
更何况,辽国还只是割让幽州八郡,这也太便宜了。
他要的是幽州全境。
确切的说,是武力征服辽国,立大宋之国威,乃至消灭整个辽国,一统八荒。
唯有如此,他蓝玉才能立不朽之功业,名垂千古。
可朝廷如今的决定,这是在毁他的梦想,毁所有将士的梦想。
大宋这么强大,不开疆拓土,征服蛮夷,无异于锦衣夜行。
“展护卫,我军士气正盛,幽云十六州唾手可得,朝廷怎么会做这么迂腐的决定?不拿下幽云十六州,我蓝玉誓不撤兵!”
展昭知道蓝玉的脾气,活脱脱一个好战分子,这一点和包大人的性格很像。
“蓝将军,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想建功立业,为大宋开疆拓土,展某何尝不是如此。可这是朝廷的命令!”
蓝玉愤愤不满道:“我不管,我要见包大人,当面问清楚!”
徐达和常遇春却只是叹了口气,不敢违逆朝廷圣旨。
连包大人都不敢抗旨,更遑论他们这些武将,那不是找死么。
建功立业固然重要,可小命更要紧。
更何况,他们是包拯系统召唤,一切行为都要以包拯为准则。
要是他们违抗圣旨,包拯也会受牵连。
徐达训斥道:“蓝玉,你难道连包大人的命令都要违抗不成。”
蓝玉一愣:“末将自然不敢违抗包大人!”
徐达道:“那就废话少说,我命令你即刻撤兵,胆敢违抗,军法处置!”
蓝玉满脸的不甘之色,不情不愿地道:“末将……撤便是!”
与此同时,韩琦和狄青一路,岳飞一路都接到了撤兵的命令。
几人对朝廷的举措感到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停止进攻,后撤三十里待命。
幽州方面。
徐达大军突然撤退,幽州守将一阵莫名其妙,不明所以。
只道是宋军的计谋,根本不敢出兵追赶,赶忙禀报萧太后。
萧太后闻讯,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大口气!
她知道,定是大宋朝廷已同意和谈,向包拯下达撤兵命令,否则徐达大军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撤退。
幽州被围,狄青和岳飞大军更是一路势如破竹,几处州郡战事吃紧,无力分兵来救援幽州。
而朝廷方面的兵马,需防备其他帝国,不敢妄动。
徐达大军围而不攻,幽州城最多能坚持十日,粮草就要被耗尽了。
到时候,幽州城不战自乱,后果不堪设想,她能否逃出城都两说。
“大宋有这样的君主和宰相,哀家何惧之有?”
危机得到解除后,萧太后反而揶揄一笑,暗暗讽刺赵祯和范仲淹,给一点甜头,就禁不起诱惑了。
要不是有包拯,大宋都不可能有今天。
庆幸,大宋小皇帝没有太大的野心和抱负,否则大辽真要在被包拯给灭了。
……
随着大宋撤兵,辽国终于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七日后。
富弼、萧彬抵达河间府。
富弼前往见包拯。
“下官参见相爷!”
“富大人免礼!”
富弼笑道:“相爷此番大败耶律斜轸二十万大军,又连克数郡,契丹胆寒,被迫求和,当真是大振国威,扬眉吐气了!”
在富弼看来,这已经是史无前例的战绩了。
此战乃是大宋第一次由防御转为进攻,开历史先河的战役!
在强大的辽国面前,大宋从来都没这么扬眉吐气过,自然值得高兴和骄傲。
但包拯却高兴不起来,轻声叹息道:“富大人或许觉得此战扬眉吐气,可这并非本府想看到的结果。”
“为何?”富弼不解,“相爷,辽国如今被迫求和,同意割地,这是大宋开国以来,都从没有过的胜利,相爷何以不高兴。”
包拯解释道:“富大人还不清楚本府么?本府要的是幽云全境,开疆拓土,一统八荒。区区幽州八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