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234章 咸阳宫的血色月光

第234章 咸阳宫的血色月光(1/2)

    公元前207年深秋,咸阳宫的铜灯在穿堂风里明灭不定。胡亥盯着案头的竹简,指甲深深掐进龙纹案几的檀木里。赵高佝偻着背候在一旁,三角眼里映着跳动的烛火,活像只伺机而动的夜枭。

    \"陛下,公子将闾三兄弟已在牢中绝食三日。\"赵高的声音像把生锈的刀,\"老奴斗胆进言,斩草须除根呐。\"

    胡亥猛地起身,玄色龙袍扫落竹简。他想起三天前在章台宫的情景——将闾三兄弟跪在丹墀下,脖颈挺直如青松:\"臣等守礼守法,从未逾矩,陛下何以治罪?\"当时他慌了神,只能把求救的目光投向赵高。

    \"陛下难道忘了沙丘之谋?\"赵高那日附在他耳边低语,\"若留着这些兄弟,他日朝堂上振臂一呼,谁还认您这个皇帝?\"

    如今牢里的惨叫还萦绕在耳畔。胡亥踉跄着扶住立柱,喉咙发紧:\"准了。\"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女子的哭喊。

    \"是公主们来了。\"赵高嘴角勾起冷笑,\"陛下可还记得,她们曾与公子扶苏亲近?\"

    胡亥眼前炸开一片猩红。三个月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在阿房宫大宴群臣,十七妹嬴元倚在扶苏兄长肩头,笑得比玉兰花还灿烂。那时他举着酒盏僵在原地,听见群臣窃窃私语:\"元公主才该是女帝...\"

    \"带下去。\"胡亥挥袖时打翻了烛台,火舌瞬间吞没了竹简上的\"仁义\"二字。殿外传来铁链拖拽的声响,夹杂着凄厉的求饶:\"皇兄!我愿去北疆戍边,只求留条活路!\"

    这一夜,咸阳城的狗叫了整整三更。阿房宫的排水渠里漂着胭脂残红,与渭水的浪花搅作暗红的漩涡。胡亥蜷缩在龙榻上,恍惚看见二十三个兄弟姊妹排着队向他走来,每个人脖颈处都裂开可怖的伤口,却还保持着生前的笑容。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赵高捧着染血的玉珏进来:\"陛下圣明。\"他袖中滑出一卷名单,\"不过还有漏网之鱼——公子高。\"

    胡亥猛地坐起。那个总爱躲在藏书阁的兄长,那个教他辨认六国古币的儒雅公子,此刻竟成了眼中钉。

    而此时的公子高正跪在祖庙前,额角抵着冰凉的地砖。他抚摸着腰间玉佩,那是母后临终前塞给他的。玉佩上的螭龙纹路还带着体温,可母后的脸早已模糊在岁月里。

    \"公子,胡亥派人来了!\"贴身侍卫撞开庙门。公子高望着漫天乌云,突然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夏夜。他带着十二弟在御花园偷摘葡萄,被巡夜的侍卫发现。当时扶苏兄长挺身而出,生生挨了三十大板。

    \"准备车马,我要去骊山。\"公子高起身整理衣袍,对着祖庙重重叩首。他连夜写下奏章,愿为父皇殉葬骊山陵。与其像兄弟们那样屈辱死去,不如以这种方式保全妻小。

    赵高看到奏章时笑出了声:\"倒是个聪明人。\"他将奏章呈给胡亥,\"不过陛下,公子高的妻儿...\"

    \"一并赐死。\"胡亥盯着案头的传国玉玺,突然想起登基那日,玉玺硌得他掌心生疼。那方刻着\"受命于天\"的玉印,此刻却像块烧红的烙铁。

    咸阳城的百姓们发现,往日热闹的皇子府接连闭门谢客。有人看见宫人们半夜运出成箱的锦缎,却不见人影。坊间开始流传,说胡亥得了失心疯,要杀光所有兄弟姊妹。更有胆大的私下议论:\"若扶苏公子还在...\"

    这些传言很快消失在血腥的镇压中。但总有人记得,曾经有个穿鹅黄襦裙的小公主,最爱在渭水畔放纸鸢。她扎着双髻,银铃般的笑声能传到对岸的白鹿原。可自那夜过后,再没人见过这位元公主,只在阿房宫的废墟里,有人捡到半片破碎的琉璃发簪。

    三个月后,公子婴站在空荡荡的章台宫。他望着满地狼藉,想起二十年前,自己曾在这里见过所有的叔伯姑姑。那时他们围坐在青铜火盆旁,教他辨认兵器图谱。如今物是人非,唯有墙角的青铜鹤灯还在,只是鹤眼里的夜明珠早已被盗。

    \"陛下,赵高求见。\"宫人战战兢兢的声音打断了回忆。公子婴握紧袖中的匕首,他清楚记得兄长们的惨状,也记得胡亥临终前那声绝望的哀鸣——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帝,最终死在最信任的宦官手里。

    当赵高跨进殿门的瞬间,公子婴的匕首精准刺入他的咽喉。温热的血溅在龙纹柱上,与胡亥当年打翻的烛油混在一起,凝成暗红的痂。公子婴望着殿外的残阳,突然想起幼年时听过的童谣:\&qu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