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秦哀歌 > 第561章 逼宫

第561章 逼宫(1/2)

    不等嬴傒回答,嬴政自问自答,声音渐沉:“雍城之乱,祸起萧墙。嫪毐一介落魄宗室,假宦者之名,何以能蓄养死士,勾结朝臣,祸乱宫闱,险些危害我大秦社稷?

    根子便在‘亲亲’二字。

    赵太后,寡人亲母;

    嫪毐,假借‘假父’之名;

    孟逸、嬴盛之流,亦为宗室或姻亲。

    彼等仗着与王室沾亲带故,便以为可凌驾于秦法之上,觊觎神器,祸国殃民。

    此等‘亲亲’,是福是祸?

    寡人车裂嫪毐,腰斩孟、盛,夷其三族,便是要告诉天下人,在寡人这里,在秦法面前,无分亲疏贵贱,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有罪必诛。

    亲贵犯法,罪加一等。”

    嬴政的番话语,让嬴傒脸色微变。

    接着,他稍缓语气,但话语中的铁血原则丝毫未变:“寡人用人,只问才能,只问忠心,不问出身。

    无论是宗室、外客、楚人,亦或是山东六国之人,只要能助寡人扫平六合,定鼎乾坤,寡人皆可授以高官厚禄。

    寡人擢拔隗壮,因其忠勇果决,在寡人微时便倾力辅佐,雍城平叛,运筹帷幄,居功至伟,其忠其能,寡人亲见。

    擢芈启为左相,因其沉稳持重,华阳祖母力荐,更因其楚国公子的身份,可安楚系,稳后宫,助寡人东出无后顾之忧。

    李斯、王绾、蒙恬、甘罗、萧何……哪一个不是凭其真才实学,于国有功?

    寡人用他们,只因他们是能助寡人荡平天下、缔造不世伟业的利刃,是能助寡人缔造万世基业的栋梁。

    寡人岂能因噎废食,因宗室身份便滥施恩宠,将庸碌无能之辈置于高位,徒耗国力,贻误战机?”

    此刻,嬴政目光直视嬴傒,继续阐述道:

    “伯父言‘外臣虽贤,终非血胤;楚系虽稳,其心难测’。此言差矣,乃大谬。

    寡人眼中,只有‘能’与‘不能’,‘忠’与‘不忠’。能助寡人成就大业者,无论出身,寡人必以国士待之。

    尸位素餐、心怀叵测者,纵是至亲骨肉,寡人亦绝不姑息。

    此乃寡人治国用人之道,亦是秦法精神所在。

    法行天下,一视同仁。

    宗室子弟,若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能,寡人何吝高官厚禄?

    嬴战熟稔宗务,寡人便命其协理宗正府,掌管谱牒祭祀;嬴讫精于营造,寡人便委以重任,督造关中大渠、整修宫室。

    然若仅凭血脉,便欲窃据高位,分薄寡人东出之力,掣肘朝堂运转……伯父,此非为社稷计,实乃祸国之源。

    养痈遗患,莫此为甚。

    况且,寡人从未刻意打压宗室子弟。

    其余人等,若真有才学,如鬼谷学苑弟子嬴秉文,寡人亦曾召见垂询,观其策论。

    然则,寡人眼中,容不得尸位素餐、只知倚仗血脉索取之辈。

    大秦以军功爵立国,以才能论赏,此乃商君变法所定、历代先王所循之立国之本。

    若自恃宗室便以为高人一等,不思进取,只知争权夺利,那便是大秦的蠹虫。

    寡人眼中,容不得蠹虫。”

    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毫无转圜余地。

    这最后一句,更是宣告着嬴政不容动摇的底线。

    嬴政的剖析直指核心,将“亲亲”可能带来的危害与“唯才是举”的必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语气虽未疾言厉色,但那蕴含的帝王威压和冰冷的理性,让嬴傒感到一阵窒息。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嬴政对“雍城平叛”的深刻反思和对“任人唯亲”的极度警惕。

    嬴傒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既感羞愧,又觉不甘。

    他并非完全认同嬴肃等人,但嬴政对宗室整体的否定态度,以及那“蠹虫”的评价,深深刺痛了他作为宗室的尊严。

    此刻,嬴傒心中挣扎,嬴政的雄辩和威势让他动摇,但想到对嬴肃等人的承诺,想到自己作为宗室的“责任”,以及内心深处那份对宗室衰微的忧虑,他咬了咬牙,决定再坚持一下。

    他站起身,再次躬身,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坚持:

    “大王明鉴,臣非不明大王苦心,亦非质疑大王用人之明。雍城之乱,诚然是‘亲亲’之祸,臣亦深恶痛绝。

    然…臣仍以为,我老秦嬴氏既能打下这万里江山,亦必能将其管理得妥妥当当。

    宗室子弟,生于斯,长于斯,与国同休,忠诚毋庸置疑。

    纵才具稍逊,其心可嘉,其情可悯。

    若大王能稍开恩典,予宗室些许机会,使其得以历练,假以时日,未必不能为大王臂助。

    总好过……总好过让宗室离心,使亲者痛而仇者快。”

    他将“离心”二字咬得略重,试图用宗室不稳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来触动嬴政。

    就在嬴傒话音刚落,书房内气氛紧绷如弦之际,刘高脚步急促却无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