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意义、可行性与必要性。
他们的逻辑清晰,数据详实,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
反对的声音,并非没有。
几位较为保守或与吕不韦政见略有不和的大夫,硬着头皮出列,提出了关于耗费巨大、气候苦寒、路途遥远、以及是否会影响东进战略的担忧。
“大王,匈奴飘忽不定,草原广袤,恐难寻其主力决战,劳师远征,靡费国力啊!”
“北地苦寒,士卒恐难久持……”
反对声一出,引来不少附和。
但这些声音,很快被支持者引用秦臻昨日在后殿提出的详细方略,一一驳斥。
更重要的是,嬴政高踞王座,意志坚决;华阳太后静默无声;吕不韦立于文臣之首,神色平静无波;关内侯亦闭目点头,并无反对之意。
这无声的默契,就是一种强大的支持信号。
见此,百官瞬间了然:此乃定策,庙算已成,还有什么可争论的?
当吕不韦最终在朝堂上,以总结式的语调肯定了出兵计划的“可行性与深远利益”,并强调了“庙算已定”、“当戮力同心”时,最后的微弱异议也彻底消散。
“臣附议,此乃拓土安民、功在社稷之壮举!”
“伐狄攘夷,护我疆土,臣等万死不辞!”
“大王圣明!河套沃野千里,得之则国富民强,筑城以守,胡骑难越雷池!”
“为北境万千百姓计,此战当行!”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