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秦哀歌 > 第480章 邯郸无信

第480章 邯郸无信(1/2)

    他或许依旧对秦臻本人充满警惕,但此刻,对兵法的纯粹热爱却压倒了敌意。

    他开始从鼻子里哼出几个字,到后来便是大段大段的讲述,从战阵布局、兵种配合、粮道保障,到最后讲到为将者临阵决断的胆魄、鼓舞士卒血气、如何利用每一寸天时地利……

    廉颇也从最初的“嗤之以鼻”到“偶然指点”,再到后来,这一老一少竟隔着沙盘,你一言我一语,时而为“围魏救赵”最佳路线争得面红耳赤,时而为某个守城细节配合得天衣无缝,完全沉浸于兵锋交错的无形战场之中。

    秦臻谦逊请教,廉颇则如同一位严厉的师傅,在讲述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涉英和廉家兄弟在远处看着这一幕,都感到一种奇异的氛围。

    激烈的争论声与偶尔默契的低笑声交织,在这剑拔弩张的监视之下,流淌着一种奇异而纯粹的对兵家大道近乎虔诚的共鸣。

    然而,这微妙的平衡如同琉璃般易碎。

    一旦话题稍有触及赵国当下的边防、邯郸的朝局,哪怕只是提到“如今赵军……”这样的字眼,廉颇便如同被触及逆鳞,瞬间恢复冰冷戒备的状态,缄口不言。

    秦臻也识趣,从不逾越这条红线。

    两人谈论的,皆是纯粹的兵家沙场之道,无关立场。

    廉颇讲述的,也仅是他过往辉煌的战例,是赵国曾经的强盛,是那些浴血奋战的岁月,对赵国如今的边防漏洞和赵偃的昏聩,只字未提,仿佛那是一个不愿触碰的伤疤。

    .........

    邯郸,相府深处。

    数日前,那风尘仆仆、带着廉颇“老当益壮”消息的赵国使者,尚未来得及入城复命,便被郭开的心腹家将秘密“请”进了相府。

    密室内,烛火摇曳,映照着郭开那张阴晴不定的脸。

    “廉颇在大梁,境况究竟如何?精神可好?魏人待他如何?”郭开阴沉地说道。

    使者跪伏在地,不敢隐瞒,战战兢兢地将廉颇在承来阁如何豪言壮语、如何食肉啖饭、如何急切期盼归国的情形,一五一十地禀报。

    “什么?食斗米,啖十斤肉?”

    郭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猛地站起身,几案被他手掌拍得一震:“他……他身体竟还如此健硕?言辞还如此……桀骜不驯?”

    “是……是的,丞相大人。老将军……雄风不减,谈笑间如同当年在军中一般,言谈间对赵国、对……对大王……”使者说到后面,声音低了下去,不敢再说。

    此刻,郭开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廉颇还如此精神矍铄,如此气势逼人,对他而言,就是最大的威胁。

    若真让这头老老虎归国,重掌兵权,以他在军中的威望,再加上对自己的恨意,后果不堪设想。

    庞煖、李牧的上书已经让他焦头烂额,若廉颇再回来……

    少顷,郭开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挥了挥手,两名家仆抬上一个沉重的木箱,打开箱盖,里面是码放整齐的十袋金饼,每一袋都足以让一个普通人一生衣食无忧。

    同时,另一名家仆将一柄寒气森森的青铜短剑,“哐当”一声扔在使者面前的地上。

    “使者一路跋涉,甚是辛苦。”

    郭开的声音冰冷,继续说道:“这些金饼,是慰劳你的辛苦。见了大王,你自然知道该如何回禀的。

    之后,拿着这些金饼,即刻离开邯郸,从此隐姓埋名,安享富贵。今日踏入相府之事,就当从未发生。

    若不然……”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使者身上,又扫了一眼地上的短剑:“你便留在此处,替本相省下这些黄白之物吧。”

    使者望着那耀眼的金光和冰冷的剑锋,浑身冷汗涔涔。

    一边是廉颇将军殷切的目光和大义所在,一边是唾手可得的泼天富贵和即刻降临的死亡深渊。

    他颤抖着,眼神剧烈挣扎。

    最终,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富贵的贪欲压倒了一切。

    他猛地扑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个头,声音带着哭腔和彻底的屈服:“小人……小人明白!谢丞相赏赐,小人……小人知道如何向大王复命,定不负丞相所望。”

    他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过去,慌乱地抓起金饼揣入怀中,踉踉跄跄地退出了密室,仓皇消失在邯郸的夜色中,再不敢回头。

    郭开望着使者消失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

    大梁,廉府,时间在沙盘的推演和无声的监视中悄然流逝。

    廉颇起初尚能沉住气,每日除了紧盯秦臻,便是与他在沙盘上挥斥方遒。

    然而,随着约定的半月之期一天天逼近,他眼底深处那刻意压抑的期盼与焦灼,越来越难以掩饰。

    推演间隙,他会不自觉地停下动作,下意识地望向庭院大门的方向,侧耳倾听庭院外的声响,仿佛下一刻就会有马蹄叩击石板的声音传来;夜深人静时,他守候在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