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一位豪门大族出身的大臣满脸不悦地站出来说:“房大人,这土地新政看似为百姓着想,实则破坏了我大唐延续多年的土地制度。如此贸然推广,恐怕会引起社会动荡,还望陛下三思啊。”
房遗爱笑着回应道:“这位大人,您这话可就不对了。如今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这才是真正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土地新政的推行,正是为了让土地回归合理分配,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对大唐的长治久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这位大臣依旧不依不饶:“房大人,话虽如此,可新政一旦实施,众多家族的利益必将受损。这些家族在大唐根基深厚,若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靖宇忍不住站出来说道:“大人,难道为了少数家族的利益,就要牺牲广大百姓的生计吗?大唐以民为本,土地新政正是顺应民心之举。至于那些豪门大族,也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能因一己之私阻碍国家发展。”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李治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头疼地说道:“诸位爱卿,暂且安静。此事关乎重大,还需从长计议。房爱卿、李将军,你们再与各位大臣好好商讨,尽量找到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办法。”
退朝后,那些豪门大族更是私下里小动作不断。他们一方面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让他们去官府门前闹事,声称新政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对负责推行新政的官员进行威逼利诱,试图让他们消极怠工。
房遗爱得知这些情况后,气愤地对李靖宇说:“靖宇,这些豪门大族真是不择手段。咱们不能任由他们这样捣乱,得想个办法好好整治整治。”
李靖宇点头道:“房大哥,我觉得咱们可以挑选几个带头抵制的豪门大族,杀鸡儆猴,给其他人一个警告。同时,加大对新政的宣传力度,让百姓真正了解新政的好处,不被那些豪门大族误导。”
房遗爱和李靖宇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惩治带头抵制的豪门大族,另一方面加大新政宣传力度。
他们挑选了几个在抵制新政中表现最为恶劣的豪门大族,收集了他们违规兼并土地以及试图阻碍新政推行的证据,在朝堂上公之于众。
房遗爱拿着证据,严肃地对李治说:“陛下,这些豪门大族为了一己私利,不仅违规兼并土地,还公然抵制朝廷新政,煽动百姓闹事,实在是罪不可恕。若不加以严惩,新政恐难以推行。”
李治看了证据后,龙颜大怒:“这些人简直胆大妄为!竟敢如此公然与朝廷作对。来人呐,将这几家豪门大族的主事人革职查办,没收其违规所得土地,以儆效尤!”
这一举动在朝堂和民间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他豪门大族见状,纷纷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房遗爱和李靖宇组织了大量的官员和学者,深入民间宣传土地新政。他们在各个州县举办新政宣讲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百姓解释新政的内容和好处。
在一个小镇上,房遗爱亲自站在台上,向台下的百姓大声说道:“乡亲们,大家听我说。这土地新政啊,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有地种,有饭吃。以前那些豪门大族仗着有钱有势,不断兼并土地,搞得很多人没地可种。现在好了,新政规定了每家能拥有的土地上限,多余的土地会分给像你们这样没地的人。而且以后土地交易也会更加公平公正,再也不用担心被人坑骗了。”
台下的百姓听了,纷纷点头。一个年轻的农民问道:“房大人,那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能分多少土地啊?”
房遗爱笑着解释道:“朝廷会根据每家的人口数量和实际耕种能力来分配土地。到时候会有专门的官员来统计和安排,保证公平合理。”
另一个老妇人担心地问:“房大人,那些豪门大族会不会又使坏,不让我们好好种地啊?”
房遗爱坚定地说:“大娘,您放心。朝廷会派人监督,一旦发现有人破坏新政,绝不轻饶。这次就是要让大家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经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百姓们对土地新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支持。土地新政的推行逐渐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为进一步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努力推进土地新政的同时,房遗爱和李靖宇也没有放松对海防的巩固。他们深知,国外那些嫉妒大唐繁荣的势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李靖宇看着造船厂内一艘艘崭新的战船,对房遗爱说:“房大哥,虽然咱们现在有了这些战船,但还不能掉以轻心。咱们得继续想办法提升海防力量,让外敌不敢轻易来犯。”
房遗爱点头道:“靖宇,你说得对。我觉得咱们可以在沿海地区增设一些了望塔和烽火台,加强对海面的监控。一旦发现敌情,能及时发出警报。”
于是,他们立刻组织人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