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 第160章 抑佛扬道

第160章 抑佛扬道(1/2)

    160

    吕涛思索良久道:“具体怎么办我不管,总之,道教的存在意义必须解决三个难题,一,必须宣扬人人平等众生平等,二,必须化解人间疾苦(内心之苦),三,必须减轻对死亡之恐惧。”

    根据后世历史,道教是佛教流传至东土后(汉时)才创建,特别是汉末张角创建太平教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广收人心。

    所以,宗教这个东西不能完全有逻辑,所谓谎话说多了便成真理,宗教就是如此,只要你不停的宣扬,总会有信徒坚信不疑。

    还有,道教想让普罗大众接受,一乃医术,而且是带着神符巫医之术;二乃化解生老病死之苦,用一通夹带哲学又玄之又玄的理论让人似懂非懂去悟去猜;三乃让信徒能感受到好处,是的,哪怕是精神上的好处,比如卜卦算前程财运婚姻等等,或者解惑解困,总之,需要把道教包装成一个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无欲无求之形象。

    当然,道家本来就有超脱世外无欲无求之理念,只不过道家是渡己,道教要渡人,渡天下众生。

    其实,佛教根本不是道教之大敌,真正的佛经很粗鄙,它在天竺很快被其他更有蛊惑性宗教取代,以至于天竺佛教烟消云散。

    佛教能够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是因为华夏文明,是的,你没看错,他能够兴起是因为中原文明加持,是中原士大夫把佛经翻译的太好,是中原士大夫把佛教改良得太好。

    华夏在东亚影响力超过后世华夏人想象,凡是华夏流行的东西,必在周边流传;凡是中原肯定的,必被周边小国奉为瑰宝;凡是中原士大夫追求的,必被周边异族追捧。

    别山君虽然允许佛教在天竺存在,但他可以禁止中原人信仰佛教传播佛教,而且,他可以提前把代表佛文化的建筑和符号提前给道教,甚至于把后世佛家名言名词给道教,比如:

    我转山转水转道筒,只为与你相见……

    渐悟也好,顿悟也罢,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现在道家提前出世,而且杀到佛教发源地秘密研究借鉴,如果没有中原文化加持,没有中原士大夫追捧,失去了孔雀国资金供养,再加上别山君断了佛教信众基础,佛教未来前途堪忧啊!

    是的,佛教未来堪忧,目前已经堪忧了。

    在攻下华氏城后,因为没有别山君的特赦令,那些八卦兵见人杀人,见佛杀佛,为了收缴黄金白银,那些金碧辉煌的佛堂佛像都被刮皮三尺。

    一国之都,得道高僧最多,就这样被天竺自己人稀里糊涂杀绝了。

    还有清理两大平原,试问天竺哪里富,除了高种姓就是佛家。

    所以……

    再加上,天竺不止佛教一家独大,这个时空甚至于未来时空,天竺宗教林立,无数的本土教和外来教在和佛教争抢信徒,佛教的兴起,完全是因为孔雀国的阿育王大力支持推广。

    现在,阿育王死了,天竺已经四分五裂,佛教想再一次兴起,已经变得极为艰难。

    因为和孔雀国王太孙达沙拉沙签有领土割让协议,所以收复两河平原几乎没遇到抵抗,当然,在强大的军力面前,一切抵抗都翻不起大浪。

    所以,两河平原的高种姓王公贵族所求不过是东方秦人能遵守协议放他们撤离,是的,只要放他们安全撤离,最好能保留一部分财产就感恩戴德了。

    至于低种姓普罗大众,只能自求多福,当然,在数十万骑兵面前,普罗大众除了被屠被贩卖被阉割,哪里还有生路。

    特别是被贩卖,因为有西方商贾收购,所以再廉价也是一笔收入,所以过半土着被赶制狮泉河(印度河)出海口,当然,阿拉伯商贾不是善类,他们把土着当奴隶贩卖至西方是为了追求利益,所以他们只需要年轻力壮的劳力。

    至于老弱病残……

    这场灾难在短短半年时间席卷两河平原,虽然有部分土着逃往天竺西南部高原,或者狮泉河西部高原(阿富汗)山区,但他们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西南高原,此时不管是残存的孔雀国,还是各土邦,因为畏惧东方秦军找到进入高原借口,所以把领地内所以东方奴隶归还秦人,达沙拉沙虽然成功脱险,但他本来就是个守成之王,他没有胆量和魄力和强大的东方秦军撕破脸。

    所以,达沙拉沙既不敢对百名秦人监督团动刀,又不敢私自扣留杀戮东方奴隶。

    当然,他也不可能清除自己领地内的黑土着,但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保持孔雀国尊严,又为了不和东方秦军决裂,他和国中精英做了个决定,那就是征伐西南土邦。

    天竺西南高原被两条河隔断,其一叫戈达瓦里河,其二叫克里希纳河。

    伟大的阿育王军威再盛,其实也只打到克里希纳河流域,也就是天竺最西南的三角形半岛迈索尔地区还没有被征服。

    天竺西南高原分为十六土国,自从阿育王被秦军射死后,十六国相继反叛,包括已经征服的克里希纳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