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王凌在明末 > 第317章 金榜题名

第317章 金榜题名(1/2)

    第317章 金榜题名

    侯方域边吟诵,边赞叹道:“好词!好词!如是君真乃当代李清照也!”

    钱谦益摇头晃脑道:“词中“东风”“春色”“芳菲”等意境,不正是我们此时此刻的心境吗?下阕“春日酿成秋日果”一句,既表达了我们过往努力的感慨,也暗含对未来的信心。占睛之笔便是“待约个蟾宫,黄昏月满,与君高歌长别。此句既是如是君对成功的渴望,也是我与诸君的渴望。”

    侯徇道:“是啊!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正是你们年青人的追求,如是君大才,是老朽小看你们女人了。”

    侯询此言有一语双关之意,虽然是对柳如是说的,但实际却是委婉的问李香君道歉,他极力阻挠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婚事,现在永昌帝都出面成全这门姻缘,他侯询岂敢再加阻挠。

    陈圆圆赞道:“如是姐姐真是才女,今晚月光真好,香君姐姐,你也弹唱一首给大家助兴。”

    李香君抿嘴一笑道:“那我便献丑了!”

    夜色渐深,大运河一艘艘船的灯火都明了起来,点点灯火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李香君一袭素衣,手持一把精致的团扇,缓步踏上这艘大船的甲板,钱谦益、侯询、侯方域等人屏息凝神,目光齐聚于她身上。她微微一笑,轻启朱唇,唱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牡丹亭·游园惊梦》。

    她的嗓音清亮婉转,如泉水叮咚,又如春风拂柳,带着一丝江南女子特有的柔媚与哀愁。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时,她的声音微微颤抖,仿佛将杜丽娘对青春的无奈与对爱情的渴望尽数倾注其中。她的眼神时而迷离,时而坚定,仿佛与角色融为一体。

    她的腔调并非一味追求华丽,而是以昆曲的细腻婉转为基础,融入了自己对曲词的理解与情感。她的咬字清晰,每一句都如珠落玉盘,声声入耳。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她的声音陡然一转,带着几分凄婉与不甘,仿佛在诉说着自己身世的飘零与对命运的感慨。

    钱谦益听得如痴如醉,低声赞叹:“香君姑娘的唱腔,真是天籁之音!”。

    侯徇也感慨:“她不仅唱出了杜丽娘的柔情,更唱出了自己的心事。”

    一曲终了,李香君轻轻合上团扇,微微欠身行礼,谦虚道:“献丑了!”

    众人掌声雷动,喝彩道:“香君果然梨园翘楚!”

    这几位年轻人泛舟运河,一边吟诗作对,一边学习科考要考的知识。到了京师后,又参加了科考学习班。

    这些科考学习班的老师全部由刚从“新学”毕业的学生担任。

    到了八月,秋闱时间,柳如是等人都回到南京参加乡试。

    这次考试,朝廷并没有让考生用毛笔参加考试,而是统一发了铅笔。

    永昌朝提倡使用铅笔书写,课堂上提倡用粉笔教学。

    这一提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毛笔字以后只能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存在。

    王凌在民生会时期,已在其学校推广了铅笔与粉笔。

    而且,钢笔在永昌帝的指导下也已经诞生,只是还比较贵重,只在一些权势人群中流传,还没有普及。

    侯方域、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四人都幸运的通过了乡试,成为了举人。

    次年二月京师会试,几个人如约参加,结果这四个人又幸运通过会试,不过名次都比较靠后。

    此次科举考试男子录取一千两百人,女子录取八百人。

    殿试资格男科三百名,女科三百名。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二百九十七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男科九百名,女科五百名:赐“同进士出身”。

    侯方域获得第九百八十名,无缘殿试。

    柳如是获得第一百九十名,获得参加殿试资格。

    李香君获得第二百五十六名,获得殿试资格。

    陈圆圆获得第二百九十二名,获得殿试资格。

    侯方域不满自己的成绩,但是已是“明史”编撰委员会委员的侯徇已是心满意足了,不枉自己的殷殷期望。

    侯方域如果是在前朝,肯定在三甲之内,无奈这次考的是“新学”,终是自己十分努力,还是吃了亏。

    而三个女子成绩却非常好,这是因为一是女子参加科考人数少,而且录取名额又多,而这几个女子都聪慧过人,所以成绩好也在情理之中。

    由于侯方域与李香君都要备战科考,所以两个人并没有在一起。

    侯方域和冒襄等人在一起,和他两人在一起的还有陈贞慧、方以智两人。

    这四个人在后世被称作“明末四公子”,当时,他们是文人阶层忧国忧民的代表。

    如今,永昌帝即位,改天换地,国力蒸蒸日上,此四人再无忧国忧民之心,取而代之的则是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方以智由于对新学科的数学、物理、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