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 第1022章 雍州总督府

第1022章 雍州总督府(1/2)

    “王上,此次大战到现在已经有七个多月了,如今楚国储备的粮草已经见底,若是还要继续打下去,恐怕就要影响到百姓的生活了。

    如今秦国已亡,对于晋国而言已经是独木难支,但晋国现在还有三十万大军,若是在这个时候继续攻打晋国,恐怕会引起晋国的强烈抵抗,不如将灭晋之事延后,如此既能减轻楚国的压力,也能使得晋国进一步衰弱,到那时,楚国再次伐晋,所花费的代价也自然会小上一些”,这个时候总理大臣弥生出列说道。

    “臣赞同弥生大人的意见,晋国如今是举国皆兵,国内上下一心,我们楚国虽强,但能减少一些伤亡也是极好的,而且据臣所知晋国去年的收成只有往年的一半,今年晋人的日子肯定会更加难过,所以臣也觉得可以将灭晋之战再延后”,理政大臣樊须说道。

    晋国的粮食收成之所以会降低这么多,主要是因为河东的粮食要么被楚军收割,要么被楚军一把火给烧掉了,可以说,晋国的河东已经被楚军给打烂了。

    “王上,如今国中的百姓已经有不少人生出厌战之心,若是还要将战争延续下去恐怕会让有些百姓生出怨怼之心,臣以为可以暂停战事,并让在战争之中立下功劳的兵将们归家,由朝堂对这些人进行封赏,如此可以刺激国人的好战之心,为下一步灭晋做更充足的准备”,理政大臣卜子夏出列说道。

    熊章坐在王位之上,神情十分淡然,他既没有偏向主张继续灭晋的这一方,也没有偏向主张暂缓灭晋的这一边。

    “太子,你觉得呢?”,楚王熊章在这个时候看向太子恒问道。

    太子恒虽然已经参与朝政,但他都是以学习为主,一般都很少发言,除非是自己父王主动询问自己。

    “儿臣以为以楚国如今的实力,不管是现在灭晋,还是以后灭晋,对于我们楚国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儿臣觉得暂缓灭晋对于我们楚国而言会更好一些”,太子恒说道。

    “理由呢?”,熊章继续问道。

    “晋国如今已经是外强中干,如今能够强撑着不过是因为我们楚国的数十万大军在侧,若是楚国主动削减边境的兵力,晋国内部必然会生出乱子,我们楚国不仅能快速恢复国力,晋国那边也会持续衰弱,到那时,楚国就能以极小的代价灭晋”,太子恒给出了他的看法。

    熊章听到太子恒的话,笑着点点头,太子恒能在关键时候保持冷静,没有急功近利,这一点自然让熊章满意。

    太子恒说得不错,不论是现在灭亡晋国,还是留着他苟延残喘,于如今的楚国而言,确实是没有多大的影响。

    不仅不能极大增强熊章的威望,反而还会因为强行征战,致使大量楚人战死,而被楚国百姓怨怼,实在是得不偿失。

    熊章自觉得自己的身体还行,所以他也没有立刻要完成天下一统,成就万世基业的急迫感。

    “昆州侯,你有什么看法?”,熊章询问完太子恒的看法之后,又将目光看向了昆州侯熊中。

    按照计划,熊中被封为昆州侯之后就准备前往昆州(奥州大陆)就封,开始他的封地治理大业,但因为楚国发起了灭秦大战,需要消耗无数的人力、物力,所以他就暂时没有前往昆州就封,只是派遣家宰带着千余人先去昆州打个前站。

    熊中看到自家父王询问自己,连忙出列回道:“儿臣支持太子的意见,国人厌战,若是父王能在此刻停战,放楚国子弟归家,自然会让楚国百姓感恩戴德。”

    “你说得不错”,熊章笑着赞扬了一句,然后继续说道:“左将军的手里有三万秦军俘虏,征北将军手里有两万晋军俘虏这些人就都送给你吧,正好你的封地缺人”。

    “儿臣多谢父王恩赐”,昆州侯熊中听到熊章的话,脸上立刻露出惊喜之色。

    秦国和晋国的俘虏一共有五万,若是再加上自己这半年来吸纳的三万楚人,他的手里就有八万人了,而且秦晋两国的俘虏都是精壮男子,对于其开拓昆州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熊中觉得他可以再找一些适龄女子带到昆州去,以后他在昆州也能有一个稳定的人口基本盘了。

    这些女子不一定非要诸夏的,也可以是其他岛屿的土着,据说瀛洲上的女子就很不错。

    昆州太大了,所以熊章愿意给自己的儿子提供一些便利。

    当初周王室分封诸侯的时候可没有给诸侯提供百姓,全都靠诸侯们在各自封地上进行教化,这才有了诸夏。

    对于熊中这个儿子,熊章要提供助力,对于其他儿子,在他们就封之时都会提供同等的助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道理熊章自然是懂的。

    “既然大部分的人都是赞同暂缓战事,那就让左将军白毅撤军吧”,熊章说道。

    “王上英明”,总理大臣弥生等诸卿都是面露喜色。

    公孙州和蔡河等武将虽然有些失望,但对于大王的决定,他们也不敢有异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户部左侍郎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