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 第839章 华学宫的发展

第839章 华学宫的发展(1/2)

    得知墨翟已被公输班收为弟子后,熊章的心情犹如春日暖阳般灿烂。

    这一结果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数十年里,楚国在科技领域又将有一位卓越的领军人物。

    熊章深知,如今楚国之所以能对其他诸国进行压制,除了人口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楚国科技力量的领先。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对于其发展至关重要。

    公输班和墨翟这样的杰出人才,不仅能够推动科技的进步,还能为楚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工匠和科学家。

    只要楚国能够始终重视匠人的地位,维持住现在的匠人制度,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相信在少府和工学院这两大机构的悉心培育下,楚国的科研领域必将人才辈出,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当然,熊章也明白,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他需要教育好下一代君王,让他明白维护匠人制度和匠人的地位对于楚国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只有当君主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理念时,匠人高人一等的观念才能够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为此,熊章创办了章华学宫,同时,他还大力鼓励商业活动,促进经济的繁荣。

    他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打破传统的社会阶层划分,让士农工商四个职业都能获得平等的地位和尊重,而不再是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从高到低排列。

    如今这个时代,还是贵族的时代,士族虽然已经出现,但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熊章希望在这个士农工商地位划分固定之前就提前改变,这对于熊章而言,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他愿意付出努力去尝试。

    熊章在礼学院展露了身份之后,没过多久,章华学宫所有学院院长都知道了熊章的到来,这些人纷纷来向熊章拜见。

    于是熊章的微服私访,就变成了楚王对学宫的巡视。

    看了礼学院的情况之后,熊章自然不能厚此薄彼,于是他就在昭信还有其他学院院长的陪同下分别参观了法学院、政务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和兵学院。

    章华学宫自创立至今,已然历经二十六个寒暑,岁月如梭,这座学府在时光的磨砺中不断成长,其六大学院也各自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

    礼学院,作为学宫的奠基者之一,在学宫创立之初,凭借孔子及其门徒的卓越声望,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

    当时,礼学院的学生人数堪称六大学院中最为庞大的,其他五大学院的人数总和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然而,时过境迁,孔子的离世给礼学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此外,孔子之学在招贤考试中逐渐失去优势,这使得礼学院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更为关键的是,孔门弟子在楚国朝堂上并未占据高位,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种种因素交织,导致礼学院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减,如今更是被法学院、政务学院和兵学院这三大学院超越。

    相比之下,如今学宫中最为热门的当属法学院。

    自从楚国实行变法改制以来,法家思想备受推崇,众多法家弟子得到重用。当今楚王对法治的重视可谓人尽皆知,虽然楚国目前没有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改制,但国法制度仍在不断完善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学院自然成为了众多学子向往的热门学院。

    如今理政殿总理大臣弥生就是首任法学院的院长,楚国朝堂之中,毕业于法学院的学子众多,几乎占据了朝堂四分之一的数量。

    这个数字很大,所以这些年考入法学院的学子一年多过一年。

    除了法学院得到壮大之外,政务学院一直也是一个热门学院,这个学院已经成为了学宫的一个综合性的学院,这个学院的学生学的东西很杂也很多,但是却很重要,里面包括算术、农学、商学、史学、文学等科目,培养的都是综合性人才。

    这个学院的学子结业之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科举入仕,地方上来自政务学院的结业生至少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数量,比法学院的学生还要多。

    唯一差点的就是在朝堂中枢没有领头羊。

    兵学院的学子前途好,竞争小,还不需要参加科考,想要报考兵学院的人数自然很多,但兵学院的总人数始终都被控制在一千人左右,每年的毕业生也只有三百余人。

    所以兵学院每年的新生人数也只能是三百人,而且这三百人里面,还要扣除一百人的名额,这些名额都是留给军中立功的底层非兵学院毕业的军官,让他们在兵学院进修。

    进修回去的底层军官才是各军之中争抢的香饽饽。

    因为这些人既有战场实战的经验,又能知兵,都是极好的人才,反观兵学院毕业的学子却有着不确定性。

    有可能会是大才,但也有可能是孬种。

    工学院自不必说,发展的情况不温不火,虽然工学院对学子的资质没有多大的要求,但因为结业之后只能进入少府,虽然待遇不错,但却不能做官,所以对于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