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打仗的忙,而是战后处理那些事情,会比较忙碌。
不过忙得差不多了,他把朱棣叫进来。
“四叔,理番衙门的事情,我已经让人回去,上报给皇爷爷。”
“在皇爷爷确定下来之前,需要辛苦你了,暂代处理草原的那些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时间里,草原内部可能有部落会反。”
“如果有,直接灭了。”
“拉拢一批,打压一批,联合服从的部落,打压不服从的部落。”
“他们来登记一事,要记录他们的人口,有多少牛羊,生产力如何,位于草原的大概什么位置,以后部落要搬,还要再次登记等等。”
朱允熥把需要注意的事情,全部给朱棣说了说。
前期还是要让朱棣暂代,一切从零开始,可能比较麻烦和辛苦。
作为永乐大帝,这些事情,朱棣肯定可以处理过来。
暂时交给朱棣,还是比较合适,也能放心。
朱允熥又道“等到皇爷爷同意,理番衙门正式成立,我再安排人北上。”
朱棣点头道“臣明白了,这件事尽管交给臣,但高煦那个兔崽子和臣说过,也想进入理番衙门,您说只要得到臣的同意,就能让他进去,这是真的吗?”
朱允熥点头道“真的,我答应过高煦堂弟,四叔认为如何?”
朱棣说道“臣同意了,高煦总得找点事情做做,不能一直在外面乱走,难得他喜欢,臣想给他这个机会。”
朱允熥道“那就把高煦堂弟,安排进去,不过他年纪还小,官职不能太高,还需要安排人监督。”
考虑到朱高煦,还是比较熊的。
如果没有人监督,怕他会闹出大事。
朱棣也是这样想的,赞同道“必须要有人监督,因此臣也想推荐一个人,对草原比较熟悉,在处理理番衙门事务的同时,可以看着高煦。”
也有人推荐?
朱允熥自然不会拒绝,问道“四叔推荐的是谁?”
朱棣说道“张玉的儿子,张辅,殿下应该知道他。”
镇守北平的时间里,正是张玉父子在领兵。
朱允熥当然认识张辅,听了这个人的名字,赞同道“那就张辅了,我相信四叔的眼光。”
朱棣还想好了,解释为何是张辅,但朱允熥不需要解释。
这么干脆和爽快,还让朱棣有些没办法适应,但这也是对他的一种信任,他心里是感激的。
朱棣道“多谢殿下!”
朱允熥又道“其他的事情,暂时麻烦四叔。”
朱棣道“殿下客气了。”
把这些,安排到位。
朱允熥在军营,暂时逗留。
又过了两天,这里的军队,被控制得差不多了。
朱允熥便要离开,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离开,他们领军的,还需要在草原留一段时间,镇压一切不确定因素。
朱允熥的离开,是因为他没别的事情了。
需要他处理的,已经处理完毕。
剩下的,交给他们就好了。
离开了那么长时间,也得回京,要不然那些官员要担心了。
储君在外面的时间太长了,还容易造成朝廷的不稳定。
如果某些人,有了某些坏心思。
让朱允熥回不去,这样也是有可能的。
回去的第一站,首先是北平,但要横跨整个漠南回去,还是不容易。
幸好一路上,没有危险。
沿途的部落,全部归顺大明,也不存在危险。
还有据点等的驻军在,一路上是安全的。
朱高煦兴奋道“殿下,我爹同意了,让我加入理番衙门。”
朱允熥说道“我知道,我也同意了。”
“真的?”
朱高煦欢呼道“我就知道,殿下是最关心我们这些当弟弟的,哈哈……殿下放心把理番衙门交给我们。”
他现在,信心满满。
认为一定可以帮朱允熥,把理番衙门成立起来。
把那些草原上的人,全部控制在手里。
谁敢不服从,他就带兵去打。
主要是可以带兵。
朱高煦做梦都想着,可以带兵打仗。
朱允熥说道“你悠着点,别乱来,另外四叔也会安排人,看着你的。”
朱高煦说道“我爹也要安排人到理番衙门?”
他不由得,瞪大双眼。
如此一来,岂不是事事受限。
还怎么玩啊?
李景隆笑道“你小子,以为进了理番衙门,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好日子还在后头。”
朱高煦抗拒道“殿下,不带这样玩的。”
朱允熥回头说道“你也可以不去。”
朱高煦想着,摇头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