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 第527章 西洋

第527章 西洋(1/2)

    来到科学学堂。

    郭胜他们全部都在,耿璇还没有回去南洋,因此陶志学也还在,没有那么快出发。

    他们看到朱允熥来了,一起出来行礼。

    朱允熥问道“之前我和你们提到的水泥,你们做得如何了?”

    水泥的技术,他还记得一些。

    但不全。

    从凤阳和宿迁回来后,他把水泥的原理,先给他们说一说,接下来的一切研究,就是他们负责,他好久没有过问了。

    姚广孝说道“回殿下,还是差了点。”

    他们带朱允熥,来到那些用来试验的水泥面前。

    陶志学解释道“具体差了点什么,我们暂时没办法发现,但做出来的水泥,硬度不够,即使混合了砂石,但还是不太行。”

    地面上摆放着一些水泥粉末,还有用水泥制造出来的石板。

    陶志学让人竖起一块石板,用锤子锤了一下。

    还没有怎么用力,石板便中断了。

    看上去,很不堪一击。

    硬度根本达不到,朱允熥想要的结果。

    朱允熥说道“确实还差了点。”

    其实差的,太远了。

    郭胜说道“具体的改进方法,我们还在研究,但殿下想要用这些来治水,短时间之内是做不到的。”

    朱允熥说道“如今过了雨季,最好是在这一两个月之内做出来,再送去给工部,但……你们还是尽力而为吧!”

    他也没打算,让他们太赶去做。

    能做出来是好的,若是做不出来,就当是积累经验,以后早晚也会做出来。

    他们一起说道“是!”

    朱允熥问道“你们暂时还有没有,比较短缺的东西?”

    他们一起摇头。

    目前能有的,已经足够了。

    主要还是武器的研究,但需要的矿石,目前很充足。

    精准度更高的迫击炮,他们已经做出来了,开始送去云南给沐春,大的问题基本没有,小的问题他们可以自己解决。

    看到他们暂无其他,朱允熥便放心了。

    不过最辛苦的,还是姚广孝。

    不仅要处理这里的事情,还要当幕僚,出谋划策,治国理政等,在僧录司上还挂了职位。

    按照朱允熥的说法,是能者多劳。

    离开了科学学堂,朱允熥想着既然出来了,那么到船坞那边也走一走,看看船坞目前的情况如何。

    郑和出海了,不在船坞。

    他把任务交给下面的人。

    朱允熥来到船坞的时候,现在船坞内的人,全部出来跪拜行礼。

    可以看到在船坞内,已经有五艘宝船,正在努力建造之中,那五百个倭人还在,继续充当船坞的苦力干活。

    现在造出了两艘宝船,朱允熥又有足够的资金、原料等支持,工匠们的经验丰富了,现在的生产制造速度快了很多。

    可以同时制造,五艘宝船。

    这就是他们产业进步,最明显的体现。

    看到船坞的发展,越来越好了,朱允熥甚是欣慰,再问一问他们,还需不需要木头等等。

    这一次耿璇回来,又给他们带了几船的木头。

    之前朱允熥专门拨款,还有钱买木头,这些原料暂时还不短缺。

    既然不缺,他们加大生产规模。

    朱允熥看完了,便回去皇宫。

    出来太久了,怕又有政务堆积,以及黄观他们,可能又有意见,那些内阁的官员,可是一直监督着朱允熥处理政务。

    回宫之后,朱允熥再得到一个消息。

    之前规划的,那些沿海的市舶司,如今建造得差不多。

    目前在市舶司内,只能进行比较简单的商业活动,太过频繁的暂时还没能展开。

    沈旺他们在问,什么时候,市舶司才能繁荣起来。

    朱允熥让人给他们回复,需要再等一等,保证市舶司繁荣起来,但至少也要等到郑和他们回来的时候。

    郑和还没回来,暂时没能带那些外商回来。

    出海贸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打通东西方的海上商路,这条路没有那么容易走。

    ——

    郑和出海后,航行的速度很快。

    一来,安全有保障,不用怕海盗,船队想走就走,一路西行。

    二来,朱允熥给过地图,又有张文保在船上带路,有了固定的航线,他们还可以一边走一边记录航线,不需要自己摸索。

    速度因此快了很多。

    现在的番禺侯张文保,对出海十分热情。

    特别在看到海军的船,竟然如此高大,更是热情高涨。

    一路上遇到不少海盗,但基本是一两发炮弹的事情,如果还不行,只好多打两发,就算打不中,也足够把海盗震慑,然后落荒而逃。

    除了张文保,还有吴忠和廖镛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