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宋潜火队 > 第159章 官袍加身火军人

第159章 官袍加身火军人(1/2)

    是真金率先查到了凶手和猛火油的下落。

    这个功劳自然落在了潜火军的头上。

    李部童十分开心,他终于为太子争了一口气,这样一来,他们在朝廷便成功地立下了一杆旗帜。

    偌大的禁军中,潜火军终将能有一席之地。

    案子破获之后,李部童更忙了,他找了能找的所有小报,写下了一系列的朝野逸闻。

    上至朝廷,如潜火军破获连环纵火案,守护汴梁太平。上到逸闻,再如纵火犯真凶落网,猛火油下落终于发现。

    总之是五花八门的标题,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制造更大的动静,掀起一阵舆论浪潮。

    案子虽然最终都是到开封府里去审,不过,潜火军的名头他一定要打出来。

    民意如水,风浪一起,便是民意滔滔。

    之后,李部童才好建言太子,进一步壮大潜火军,进一步完善汴梁的防火救火体系。

    这也是,当时他和李真金共同的目标,也是他对于李真金的承诺。

    环饼离开了,真金的心情同样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阴霾。

    李部童说道:“现在机会到了,李真金啊李真金,还记得当时你跟我说的吗?未来的潜火军,一定是汴梁最强大的灭火力量,防火,救火,灭火,火情调查,事统一军,我们要改天换地,这就是我一遍又一遍跟你说过的,民间打火队不是未来,潜火军才是未来。”

    随后李部童进一步列举了一些举措,其一,家家户户巷子口设置防火水桶,每个巷子都要有太平缸,无论是平民还是贵人,太平缸要建在汴梁的每一个角落,永保太平。此外,还有专人来负责太平缸的维护与巡视。

    其二,全城分布设置望火楼,高要三丈以上,可以从高处了望,用以火情预警,这就是属于潜火军的烽火台。

    其三,也是重要的一条是,大规模扩充火军人,五里一铺,十里一军。每坊巷三百步许,设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负责巡警,早起负责报晓。这一条同样不分显贵与平民,全城一律照此安排。铺兵们轮流到望火楼值守,日夜不歇。一发现哪处起火,马上望火楼通报火情,望火楼四处都有,消息片刻即可通达全城,之后潜火军当即可前往营救,除此之外,厢军各军厢主以及禁军马步军、乃至殿前三衙、开封府都应当领军协助潜火军救援,汲水扑灭,不用烦劳百姓。如果有军队懈怠,潜火军可以以懈怠渎职之罪上报枢密院,如此一来,在火情面前,潜火军更有话语权。”

    往日清晨,汴梁人不等推开门,便会听到街边的报晓声,他们往往是寺院道观的头陀又或是行者,前来化缘。

    如今潜火军也要报晓,夜间有铺兵们提醒百姓们小心火烛,早晨也要有潜火军起来喊出清晨的第一声。

    李部童说道:“我们就是要让汴梁百姓们知道,潜火军日夜守护在他们身边,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

    真金听了这几点要求,十分激动,心中阴霾扫去了大半。

    “李大哥,这件事对于汴梁百姓,甚至是对于后代人都很有意义。”真金说道。

    李部童很快将这几条举措上报太子,上奏朝廷。

    其实最后一条引起了最大的争议,现在国内财政一直比较吃力,要大规模扩充救火人员确实吃力。

    不过,前日里潜火军的所作所为终于还是赢得了不少口碑,众人也无话可说。

    开封府以及禁军都没有能抓到凶手,找到猛火油的下落,面子上本来就有些挂不住,更不用说再反对什么。

    太子赵桓力排众议,终于使得这几点要求通过,新的消防举措开始实施,用以应对恐怖事件的袭击。

    很快,汴梁的街头,便树起了望火楼,街巷之间出现了军训铺,街头出现了巡逻的潜火兵。

    不过这些士兵手里拿的不是武器,而是铜锣和麻搭。

    铜锣一响,百姓心安。麻搭随身携带,遇到哪里起了火苗,随时可以上前拍打灭掉。

    新的举措赢得了喝彩,汴梁的官踏实了,汴梁的民心稳住了。

    接下来再次发生火灾的时候,潜火军以及各部门通力协作,果然实现了快速预警,紧急出动,尽快灭火。

    没过多久,汴梁人都知道了,这些人被称作是潜火兵。

    这支部队,被称为是大宋潜火队。

    至于李真金,他最近也升官了。

    潜火军共扩充至一军,不过这个军共有两个营,每营五百人,共计一千人。

    扑火营是真金的老班底,是灭火的主力,主要负责灭火以及火灾调查。李真金任指挥使,扑火营是满员编制,共有五个都,李真金亲自负责一个都,其余四个都头分别是苒六娘、包三将、王二竿,以及金枪何小乙。

    至于张择端,他做了防火营的指挥使。防火营的主要成员则是各处的铺兵,平日里驻扎在各处,每月轮流回营训练。

    防火,扑火,两样都很重要。

    这两个营构成了潜火军的主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