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 第400章 屈四年夏六月洪水褪,全海河之

第400章 屈四年夏六月洪水褪,全海河之(2/3)

,装点熟石灰,悬挂在坛内壁,就成了干燥剂。

    这样保存,能极大延长芋头粉的保存时间。

    “要买吗?”辛屈看正在摸芋头粉的鲜虞小猪,似笑非笑的问。

    “咳咳……这个嘛……”

    鲜虞小猪干笑的松开手指:“没想到,芋头居然还能这么做。”

    “这只是开始。”辛屈淡淡的说,“那边正在建后续的工坊,晚点可以作为粉条坊用。

    芋头粉条就不需要这么多步骤了。

    这些,是用来备荒的。”

    辛屈大费周章的搞干燥的芋头淀粉,目的就是为了备荒备灾,延长芋头的保质期。

    但其实做成粉条,就不要这么多步骤,只需要重复之前的步骤到搅打成泥,然后增加米浆搅拌成半流体,用筛子任由芋头粉条落入开水锅。

    锅里加热定型之后捞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干燥。

    吃的时候,开水煮一下,加点汤头,就能吃了。

    并且还能因此节省超过一半的损耗。

    须知芋头淀粉是真的纯淀粉,几乎不含水和其他杂质,能长时间保存。

    但芋头粉条就不一样了,里头还是会存在长纤维的,还因为有米浆增加粘性的缘故,干燥之后再过水,更有嚼劲。

    这些都是食物加工增加保质期的办法。

    不然单纯芋头挖出来三个月左右,淀粉含量就会降低,真正能给人提供能量的部分废了,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不过有辛氏的加工,还是让人鲜虞小猪感觉到了震撼。

    “族长,粉条好了。”

    “走吧。”辛屈听到有人喊,就招呼鲜虞小猪去吃芋头粉条。

    饭桌上,鱼肉、猪肉、羊肉熬成的汤汁混合下,粉条就在碗里,洒了一点野葱、姜,入口一咬,鲜香四溢,鲜虞小猪拿着筷子,也顾不得烫,呼呼往嘴里灌。

    辛屈看他吃得这么欢:“你要是觉得不错,以后我可以给你代加工。你运来一百斤芋头,我给你十斤粉条。这样一来,你就不用担心芋头放久变硬不能吃了。”

    “真的?不过你不会亏本吗?”放下碗,鲜虞小猪警惕的看着辛屈。

    自己这个姑父,那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怎么可能平白给自己这么好的利润?

    “你不也看了过程?一百斤能出粉条你也心知肚明,我赚点工费而已。但粉条保存好点,可以放一年以上。渡荒专用,哪怕真的需要迁徙,装载麻袋,一提一麻袋,运输业方便不是?

    当然,后续我会在涿鹿那边增加粉条坊,你直接从桑干河运到涿鹿就行。”

    “行。”鲜虞小猪转念一想,也觉得没问题。

    芋头好种,很多部落都会种,但芋头不耐保存也是真的,放上三个月,难吃而且会变硬。

    如果能加工成粉条,也是不错的。

    不过辛屈也是平白无故给人加工,他要的是增加鲜虞小猪对有辛氏的依赖。

    毕竟芋头随便一亩地,几百斤绰绰有余,越靠近水的地方,比如现在有辛氏的芋头田,预估亩产在五百到六百斤之间。

    抛去损耗,可以用来食用和加工的部分,至少有三千万斤上下,足够养活十万人一年所需!

    有辛氏才五万多人口!今年一把豪赌,食物多到吃不完,所以辛屈才考虑保存问题,多存一些在库藏里,准备用芋头粉丝去换族人手中的粟米。

    粟米的保存期会比芋头粉丝更久,也更耐储存。

    当然,芋头粉丝也可以跟鲜虞小猪去换他们的粟。

    芋头种这么多,多余的粟米价格就低了,自己还可以趁机低价收取。

    背后都是经济呢!

    当然,这边都是圩出来的沃土,也就这两年生产一波,如果明年再种芋头,产量绝对可能掉到三百斤每亩,还得担心病害。

    所以,明年不可能种植芋头了,得从其他地方找补,正好可以让鲜虞小猪提供芋头,甚至带动山西诸部落多种芋头。

    这样,也能用廉价的手工业品去交换芋头回来,做成粉条还能多保存一年。

    如此,有辛氏的稳步扩张,甚至不耕种而抽调所有人力去搞水利建设,也都有保障。

    只是,这也是赌博。

    但辛屈知道,他不得不赌,就跟秦始皇一样,明知道郑国渠有问题,但还是得倾国之力去赌。

    赌赢了,关中沃野千里,奠定王霸之业。

    自己也一样!

    必须赌!这几年对于北平水旱变动的无奈和被动,已经让他很难受了。

    难怪一直到唐以前,幽州一直是苦寒的代名词!

    就是因为这里的水,难泄,难排的缘故。

    但不能一直这么无助下去。

    农耕最关键的水利问题解决了,通州到天津的水道开了,无定河能变成永定河然后接入白洋淀排水了。

    就有机会将河北平原上的黄河水道变成运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