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大王喜欢瑾瑶公主,她又能如何?
再一个让他略有担忧的便是大王所说的官制改革,虽然大王并没有明说,但是田忌可以猜测出,这套官制必然会从上到下将楚国现有的官制体系打破,令尹、上柱国、大司马这些国之重臣的职权必然受到侵夺,恐怕这才是大王最难以取舍的。
田忌心想,若是大王让自己从上柱国的位置上退下来,去令尹府做事,自己会甘心吗?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田忌叹了口气,愁绪上头。
月渐西斜,一夜不眠。
清晨,田忌悉数完毕,重又抖擞精神进了王城。
一众重臣齐聚武英殿。
熊槐看着这些大臣们,令尹昭阳、上柱国田忌、大司马沈衍、客卿鹖冠子、军谋司孙膑、谍报司云无心,还有扬州州牧王珏。
“诸位皆是我大楚重臣,也是寡人最信得过之人,楚国大多数国策谋略皆是由诸卿辅佐寡人制定的,是以寡人欲将武英殿改名‘政事堂’,每遇大事,诸卿与寡人便齐聚于此,商讨国事!不过政事堂只是谋划之地,并无其他职权,诸卿可明白?”
“臣等明白!”
“好,今日召集诸卿便是为府兵制推行一事。府兵制在扬州试点推行,主要负责者乃上柱国以及州牧王珏,接下来二位卿家来说一说吧。”
“府兵制推行,户籍重新造册以及上中下三等之家划分先行,理应王州牧先讲。”田忌说道。
王珏起身向熊槐拱拱手说道:“承蒙上柱国协助,臣之工作得以顺利推行。扬州三郡以郡为主,各辖县皆已开始编户分等,因为有郡县之根基在,进展尚算顺利,但是也发现几个问题。其一,逃籍者依然不在少数,多是投靠在各地贵族之下,亦有少数不清楚或不相信大王政策者居深山不出;其二,户分上中下三等,新因各郡县贫富差距不一,人口多寡不一,以同一标准来区分上中下户,府兵区域内有的县凑不够兵户数;其三,有下户之丁有进府之愿,亦有上、中户之丁不愿入府。”
“看来推行起来难度不小。”熊槐点头道。
昭阳向熊槐深深一躬,“郡县推行问题,是臣之罪责,臣定严查郡县渎职!”
熊槐没有责怪昭阳,“此事就由王珏去办吧,对逃籍之人不要过多苛责,但凡有活路,谁愿舍弃自由依附贵族?要各郡县多检讨自身,是否工作有疏漏?是否将民众放在心中?是否对工作有懒怠?贵族是否违法?等等这些都要查清楚,一要保证逃籍之人自愿入册,绝对不能人走政息,对于违反律法者,一律按律处置!第一步可先在兵府区域内解决这个问题,后续整个扬州各郡县都要妥善解决,扬州要成为其他三个州的样板!”
“喏!”
熊槐又问:“上、中户划分是何标准?”
王珏回道:“回大王,扬州划分上中下户标准是:凡户有三年余粮、丁三人或以上者为上户;有一年余粮、丁三人以上者为中户,余者为下户。上、中户数不足的主因是因为多半之家余粮不足一年。”
“上中户数可有过半?”
王珏摇摇头,“大王,过半之家余粮不足三月,有些受灾的地方也有饿殍!”
熊槐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可跟前两年连年征战有关?”
众皆默然。
熊槐半晌无语,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太大了!他向贵族征兵,贵族们便将魔爪伸向其治下之民,粮是普通人出,送死也是普通人上,还有歹毒的贵族甚至以楚王征兵为由大肆搜刮一波民脂民膏,败坏他的名声。
人祸再加上天灾,普通人如何能够承担?是以许多人宁愿逃籍,到深山大泽茹毛饮血,也好过在外面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熊槐叹了口气,“这是寡人的过错,穷兵黩武,空耗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诸君且共勉之。”
“大王,是否将中户标准降至余粮半年?”王珏问道。
熊槐摇摇头,“目前这个标准很好,不要改。该做出改变的是国家,是寡人!寡人不能让子民们生活无忧,他们又怎么甘心为寡人效命呢?王珏、子期,就按目前的上中户标准征集府兵,有多少是多少。日后等上中户数上来之后,府兵数自然就足够了。但是,所有上中户尤其是上户不愿入府的,责令其每年多出一倍的田赋,按照府兵的服役年龄从二十一岁至六十岁进行征收。”
“喏!那下户有向入府的又该如何处理?”
“多吗?”
“许多家庭为了免租赋,愿意入府。”
“以下户来说,让他们自备刀兵是难为他们了,可若是他们愿意入府,又可以解决上中户数不足的问题,诸卿可有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