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207章 儿戏

第207章 儿戏(3/3)

武官员中,未见李善长身影。

    显然,朱元璋此番并未邀请他。

    在场之人对此并无过多关注,毕竟李善长早已辞官归隐,本无需参与朝会。

    不久,在庄重的氛围中,朱元璋与朱标、文武百官抵达田间。

    田边空地上,一座高三尺、宽八尺的檀木祭台已然搭建完毕,按规矩摆设香案、铜炉及三牲五谷等供品,显然是为祭祀准备的。

    自古以来,国家大事关乎祭祀与军事,而对百姓而言,则是战事与农耕。

    在古代封建社会,农耕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国家安定。

    今日特意举行这场盛大祭祀,是为了祈求丰收和国运长久。

    朱元璋希望通过此举,让大明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世代兴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刻,文武百官齐立于祭台下,神色庄重,大气不敢出。

    朱元璋携朱标正欲登台,行此大礼。

    然而,仅迈两步,便停下脚步。

    众人皆屏息凝神,只见他忽然转身,对着祭台下的朱政挥了挥手。

    “麟儿,傻站着作甚?速来!”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无不瞠目结舌,一片哗然。

    连朱标也无奈地摇摇头。

    国之大典,非同小可,何其庄重!通常能随驾祭祀者,唯太子耳。

    因皇权承自天命,皇帝为上天使者,唯有他能沟通天地,祈福苍生。

    太子虽为储君,也只能陪侍左右,就连皇后亦不得入内。

    而今,朱元璋竟召朱政登台同祭,实属罕见。

    莫非他对朱政这养子如此宠爱?

    此事不禁令人联想到汉武帝泰山封禅,独带霍去病之子同行。

    难不成朱政身份非凡?

    众人心中惊疑不定。

    朱政听闻,略显惊讶,但未及细想,迅速上前,三人一同登上祭台。

    礼部官员随即朗声宣布:“吉时已至,请陛下行礼!”朱元璋从香案上取过三炷檀香。

    点燃香火后,轻声祈愿,随后恭敬地将其插入香炉。

    朱标与朱政分立两侧,神情严肃地注视着仪式。

    他们无需亲自上香,只需陪同即可。

    仪式结束后,还需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祭祀流程,耗时颇久。

    朱政站在高处,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便随意打量台下的文武百官,借此消磨时间。

    文官行列里,除中书舍人刘三吾年迈,其余如兵部尚书茹瑺、刑部尚书暴昭等人正值盛年,权高位重。

    而多数低级官员,如侍郎之类,多为年轻无名之辈,资历尚浅。

    这种现象的形成,除了老朱清理官场如割草般频繁之外,更得益于朱政推行的薪酬激励与考核淘汰机制,成效显着。

    这些年轻的官员通过激烈的竞争展现了什么叫“内卷”。

    许多倚靠关系或因年老力衰的官员,在这样的体系下备受压力。

    然而,无形中却提升了朝廷行政效率,使得官场风气焕然一新,不再只是求稳怕错,而是积极进取,充满活力。

    对此,老朱与朱标均感欣慰。

    朱政听罢,心中暗笑,目光转向武将方阵,一眼就看到了凉国公蓝玉,而蓝玉也在同时看向他,两人四目相对。

    蓝玉的脸色瞬间僵住,嘴角微微颤动。

    随即迅速转移目光,仰头望天,心中满是委屈。

    暗暗责怪自己,没事为什么要打那个赌?还许下那么远避的承诺。

    真是自找麻烦!

    与蓝玉不同,傅友德、王弼等人则怒视着朱政,面色阴沉。

    朱政对此毫不意外,他知道这些人对他心存敌意。

    毕竟他掌管骠骑卫、统领京营,甚至即将成为征倭主帅,这些都触碰了他们的利益。

    有这样的反应并不奇怪。

    但他丝毫不放在心上。

    别说他现在在军中的威望和太祖的信任,淮西派系根本无法对他构成威胁。

    即使将来,这些人也对他构不成影响,因为大部分最终会被太祖清除。

    他何必跟将死之人计较?

    面对傅友德等人的挑衅,朱政只是露出一丝笑意。

    时间慢慢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