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206章 无话可说

第206章 无话可说(2/3)

忙转移话题:

    父皇,既然主帅人选尚有分歧,

    不必急于决定!

    近期内也无法出兵,

    筹备粮草、军需等事务需要时间。

    儿臣认为,不如暂时搁置此事。

    趁着这段时间,不如试着种植些土豆,也好让大家亲眼看看它的产量。

    毕竟,这种作物的收成,只有父皇见过。

    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还有文武百官都很好奇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让大家心里有数,不是更好吗?

    李善长完全不知道老朱的决心!

    但通过昨日的交谈,朱标已经清楚地明白,老朱这次是铁了心要采取行动。

    为了防止李善长与老朱关系恶化,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朱标立刻站出来缓解紧张气氛。

    他生怕下一刻老朱就会下令将李善长推出去斩首。

    毕竟,李善长可是开国元勋中功绩卓着的老臣,还是淮西派系的领袖,甚至曾是他老师。

    实在不能轻举妄动。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原本屏息以待的大殿内众臣也迅速回过神来,纷纷附和支持朱标,缓和了剑拔弩张的氛围。

    见此情形,老朱气得狠狠瞪了朱标一眼。

    但事已至此,也无话可说。

    于是冷冷说道:

    “韩国公经验丰富,此事还需再慎重考量。

    照太子所说,暂且搁置,以后再说!”

    李善长听后心中一喜,连忙拱手谢恩道:

    “陛下英明!”

    群臣也随之松了口气,齐声道:

    “陛下英明!”

    “好了,既然如此,今日就到这里,诸位退朝吧!”

    老朱内心冷笑,表面上却平静如水,挥手示意退朝。

    “臣等告退!”

    众人随即跪拜行礼后离开。

    众人未作停留,迅速转身朝殿外而去。

    李善长年岁已高,手持拐杖,走在人群之后。

    虽显老迈,步伐却平稳有序。

    今日之事,他心中暗喜。

    不仅压制了朱标的势头,也让朱元璋意识到淮西集团的坚定立场。

    他深知,朱元璋不会容忍淮西集团的势力被持续削弱。

    李鸾身陷诏狱,此时也因局势的微妙平衡而暂时安全。

    朱元璋深谋远虑,断不会轻举妄动。

    或许还会借此机会示好,尽早释放李鸾。

    想到此处,李善长嘴角隐约浮现出笑意,脚步愈发笃定。

    然而,他与满朝文武皆未曾察觉,此刻朱元璋正坐于龙椅之上,目送李善长离去,眼中已满是决绝之意。

    朱标所料不错,李善长并非可以轻易处置之人。

    无充分理由与确凿证据,贸然杀之,只会引发天下非议,留下昏庸暴虐的骂名。

    那些史官笔下的青史,绝不会放过这样的污点。

    朱元璋并非轻率之人,不愿背上如此恶名。

    正是因此,李善长方才得以暂时脱身,朱元璋亦选择隐忍以观其变。

    如今局势已变,老朱既应允朱政征伐倭国之事。

    为助其建功立业,扬名立万,老朱决意倾尽全力,哪怕背负骂名亦在所不惜。

    这些微不足道的指责,他何曾放在心上?纵使引发些许动荡,又算得了什么?

    这天下乃是他赤手空拳打下,岂容他人置喙?别说一个李善长,便是千人、万人,若挡了朱政的道,他也绝不手软!

    他有这样的底气,足以震慑四方。

    自古以来,帝王向来独断专行,无所顾忌。

    此大明江山,本就属于老朱家,他的话即律法,即规矩!顺从者兴,违逆者亡!

    无需任何借口!

    “父皇……”

    见老朱气势愈发凌人,朱标心生不安,欲劝又止。

    老朱只是冷冷扫了他一眼,随即不再理会,径直离座而去。

    朱标无奈摇头,却满心忧虑。

    李善长等淮西文武果然如预期般对朱政充满敌意,而老朱态度强硬,始终未明确说明对朱政身份的考量。

    夹在两人之间,朱标左右为难。

    思虑良久,毫无头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朱标叹口气,暂且放下烦恼,离开奉天殿回东宫。

    刚到书房,便……

    吕氏携朱允炆入内,行礼后即急切询问朱允炆与徐妙锦婚事进展。

    朱标闻言面露难色,欲语还休,尤其面对满怀期待的朱允炆时更觉左右为难。

    最终,他无奈苦笑,告知朱允炆皇帝并未应允此事。

    吕氏与朱允炆皆是一怔,随即朱允炆追问是否因徐妙锦身份低微,表示只在意其人品。

    朱标震惊于他的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