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195章 请罪

第195章 请罪(1/2)

    “绝无此事!李鸾罪无可恕,老臣岂能因私废公?此子之恶,确系老臣教养无方,自身亦有失察之责,当与他同受天罚!”

    说罢,他再次叩首,俯身低首,静候朱元璋裁决。

    朱元璋听后稍显错愕,随即冷笑着回应:“父子各论其责,岂可混为一谈?”

    李善长毫不动摇,回道:“李鸾犯下如此大逆之罪,身为父者自然难辞其咎。

    更何况,他仅是我唯一亲子,若他今日伏法,老臣余生孤苦,又何以为继?”

    朱元璋眯起双眼,寒声道:“朕记得,你还有一位女婿,便是你的次子吧。”

    李善长稍作停顿,旋即毅然言明:“不仅老臣与李鸾,便是老臣次子,也愿一同领罪。”

    所有族人,包括长子李琪在内,数百口均愿伏法认罪,以匡正国法,彰显圣德。

    此言一出,朱元璋脸色骤变,目光如刀般直刺跪地的李善长。

    杀意汹涌,几近化为实质。

    好!好一个李善长!这不是退而求进,而是更进一步,分明是逼他做出选择——要么屠尽其家,要么留下李鸾一条生路!

    但李鸾算什么?在朱元璋心中,他的生死不过蝼蚁。

    真要动手,随时都能解决。

    朱元璋真正针对的是李善长的城府和背后支撑他的淮西势力。

    后世的评价也好不到哪去。

    为官执政,若无特权庇护,谁能胜任?

    更何况,只杀了李鸾,却放过了李善长。

    这根本毫无意义!

    不仅显得他冷酷无情,还给李善长留了作乱的空间,这是智者所不取的。

    当然,朱元璋大可不计后果,无需借口。

    直接铲除李鸾,甚至牵连李善长都行。

    他有足够的权威压制众人,不在乎史书如何记载。

    然而,这种贻祸无穷的做法,朱元璋不到迫不得已不会采用。

    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和必要性。

    如今,朱元璋并不认为有必要花大力气对付李善长。

    不错,李善长这次以退为进的策略确实巧妙,老辣。

    他确实是奠定天下的关键功臣,堪比萧何。

    但朱元璋的手段又岂会如此简单?

    这才第一轮较量,何必着急?

    再说,他既是仲裁者,又是参与者。

    随时都能改变规则。

    实在不耐烦了,随时可以动手。

    想到这里,朱元璋迅速冷静下来。

    随后语气平淡地说道:

    "行了,我岂是滥杀无辜之人?

    你追随我多年,勤勉尽职,功劳不小。

    我不愿看你晚景凄凉。

    罢了,李鸾虽有罪,看在你的分上,暂且饶他一命。

    不过......"

    说到这里,朱元璋停顿片刻。

    眼中寒光掠过,接着说道:

    死罪虽可免除,但活罪难逃。

    让他在诏狱中待些时日,吃些苦头也好,免得日后重蹈覆辙,酿成更大的祸患。

    到那时,可就莫怪我不讲情面了。

    李善长听闻此言,心中大喜。

    虽然李鸾未能从诏狱释放,但总算保住了性命。

    李善长深知,这是朱元璋网开一面的结果。

    换成他人,早已不知死过多少回。

    显然,朱元璋有所顾虑,暂时无法对他下手,才如此爽快地答应放过李鸾。

    至于将李鸾暂时关押诏狱,李善长并未多想,他知道得寸进尺并非良策,适可而止才是明智之举。

    况且,让李鸾在诏狱中接受磨炼,未必不是好事,或许能促其成长。

    随即,李善长连忙叩首谢恩:“腐草萤火,生死全赖圣恩浩荡,老臣叩谢陛下隆恩!”

    “好了,朕还有不少奏折未批,若无要事,你先退下吧。”朱元璋面无表情地摆了摆手。

    “遵旨,老臣告退!”李善长恭敬应答,行礼后缓缓退至殿门外,转身离开。

    临近宫门时,李善长忍不住回首一瞥,只见朱元璋的身影在昏暗的大殿中显得格外阴森。

    此时,朱元璋目光深邃,亦正凝视着他。

    四目交汇,李善长顿觉心中一凛,慌忙低头,不敢久留,疾步离去。

    直至出宫,方长舒一口气。

    李善长看似镇定自若、应对自如,实则内心承受着莫大的压力。

    他对老朱的狠辣与多疑心知肚明,稍有不慎便可能弄巧成拙。

    好在经过一番试探,甚至可以称得上孤注一掷的冒险后,他认为目前老朱并无充足的理由对付他,也未做好相应的准备。

    然而,他深知不能掉以轻心,反而要加倍小心。

    不久,他回到韩国公府。

    这一消息传开后,淮西系的文武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