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他又想起一事,继续说道:
“哦对了,除这软甲外,孤还要派两位猛将助你!”
朱标只是轻轻摆了摆手,冯胜与蓝玉顿时心领神会。
二人压下内心各种念头,快步上前,毕恭毕敬地行礼:
“末将宋国公冯胜,愿追随骠骑大将军渡海征讨倭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末将凉国公蓝玉,亦愿追随骠骑大将军渡海征讨倭寇!”
见此情景,即便是朱政此刻也不禁有些怔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朱标是想让冯胜和蓝玉都归于他麾下,一同出征?这……
朱政心里暗暗思索,冯胜虽是太子亲军都指挥使,地位显赫,但毕竟算是后起之秀,在军中的资历、声望及战功,并不算特别突出。
然而冯胜与蓝玉完全不同!
他们堪称当今大明最显赫的两位国公,与开国元勋傅友德、郭英等相比也毫不逊色!
蓝玉自然无需多言。
至于冯胜,更是非同寻常,其地位与威名甚至超越了蓝玉、傅友德等人。
据朱政所知,冯胜位列大明开国六大公之一,排名第三,可见其深厚资历与赫赫战功。
无论军事才能还是个人品行,冯胜都能与徐达相提并论。
更为难得的是,冯胜为人低调,始终远离淮西勋贵,从不拉帮结派,行事严谨,毫无瑕疵。
相较之下,蓝玉等将领多少都存在一些不足,而冯胜则近乎完美。
按照常理,这样的人本应安享晚年。
但令人唏嘘的是,冯胜最终竟被朱元璋赐死,罪名是私通周王朱楠,涉嫌谋反。
由此可见,冯胜实则清白无辜,朱元璋实在找不出其他借口,才不得不捏造了这个牵强的理由。
朱政原以为冯胜是孤立无援之人,不曾想今日这一幕表明,冯胜竟似是朱标的亲信。
这背后的心思,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实际上,不仅朱政感到意外,就连朱元璋在此之前对此也一无所知。
但朱元璋并未动怒,反而心中暗喜,对朱标的能力颇为赞赏。
这小子果然有两下子,藏得很深!
而朱政回过神后,不禁哑然失笑。
就为了对付倭寇,竟然出动冯胜和蓝玉这等关键人物,未免太过兴师动众了吧?
在他看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他正欲开口劝阻,却被朱标打断:
“若你不答应,我绝不会让你前往!”
朱标察觉语气过于强硬,担心朱政产生抗拒心理,连忙换了一副温和的口吻说道:
"你尽管放心,这一路他们二人只做你的左膀右臂,全都听你调遣!若敢违背,任你处置便是。"
"罢了,政儿,就依标儿安排吧!"
在一旁的老朱也劝说道。
听到这话,朱政只能无奈应允,知道这算是朱标的关怀,或许也有对他的不信任。
毕竟这场战役,对大明而言至关重要,绝不能出错。
至于冯胜和蓝玉的参与,朱政并不觉得多么必要,但也没多在意。
主将是他就够了。
即便朱标没有特意交代两人服从命令,他自然也有办法让他们言听计从。
有了这两人的协助,他行事也会更顺畅些,省去不少麻烦。
偶尔无事时,还能戏弄一下高傲的蓝玉,消磨时光。
想来旅途也不会太过乏味。
想到这里,朱政带着玩味的目光看向蓝玉。
见对方避开视线,他也不在意,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三日后。
应天府外的运河码头旁,已被清理出一块开阔之地。
此刻,五万明军精锐集结于此!
一列列刀盾兵整齐排列,长枪密布,旌旗飘扬!
一支支骁勇的骑兵策马而立,威风凛凛!
更有装备着最新燧发枪与佛朗机炮的神机营将士!
从高处俯瞰,铠甲旗帜耀眼,刀枪如麦浪起伏,剑戟似丛林密布!
人如龙腾,马若虎跃,气势冲天!
披甲执锐,所向披靡!
满地金戈铁马,充盈天地之间!
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世间男儿见此,怎能不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此刻,在队伍前方的点将台上,
一面大明龙旗、一面骠骑大将军的帅旗迎风招展!
旁边,朱政身披铠甲,身形笔直,手按战刀,目光冷冽而深邃,缓缓扫视全场!
只见数万将士齐聚一地。
然而此刻,除了战马的嘶鸣声,再无半点喧嚣,一片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