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166章 信任郑和

第166章 信任郑和(1/2)

    把时光就这样虚掷,工作效率也随之下降。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许多人因此受苦。对此,铁铉感触尤深。过去他在都督府任职时,每日需处理大量公文案卷,有时整日都在琢磨文件的真实含义,生怕有所误解,酿成冤案。然而,自从有了标点符号,一切都变得截然不同!虽然不能完全杜绝误读的情况,但至少可以将错误降到最低。想到这里,铁铉不禁连连赞叹:别看标点符号看似简单,却能悄然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大幅提高大明的行政效率!

    随即,铁铉恭敬地向朱政行礼说道:“大将军天赋异禀,令我辈望尘莫及。请大将军放心,我回去后必依此法行事,全力以赴提升效率,尽早完成任务!”站在一旁的夏原吉也附和道:“请大将军放心,我定会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粮草、军需等物资问题,不辜负您的期望!”

    此时,铁铉与夏原吉对朱政这位年轻的上司再无轻视之意。仅凭小小举措便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难题,堪称点石成金之举。这般年纪就能拥有如此超凡的智慧,并能从容应对政务,岂非天才?更不用提他在军事方面的天赋远胜于此,文武兼备,实属罕见之才!再加上与皇帝之间微妙的关系,难怪皇帝对他如此宠爱信任!

    听罢二人之言,朱政微微点头,语气深沉地道:“你们尽管放心,我会善待每一位尽心尽力的人。只要你们尽责为我分忧,在皇帝面前我推荐你们升职并非难事。”说到这里,他神色一凛,目光锐利地说:“当然,有奖便有惩!若不能让我满意,我也能保证后果不堪设想。”他恩威并施,手段娴熟。

    作为初入官场的新手,铁铉与夏原吉并未经历过太多磨炼,此时难免面露潮红,激动不已。他们对朱政的话深信不疑。

    时至今日,谁人不知朱政在老朱面前的分量?简直能与太子相提并论。所谓官运亨通,绝非虚言!即便如此。

    铁铉和夏原吉发誓,他们并无半点升迁的私心,只为大明征讨倭寇尽己所能,为国家分忧解难!

    这样的重任,舍我其谁?

    这般担当,自是理所应当!

    当下二人相视一眼,随即恭谨答道:“大将军尽管放心,末将必当全力以赴!”

    “大将军尽管放心,末将必当全力以赴!”

    “好,既如此,你们且去忙吧。”

    朱政神色平静,挥了挥手。

    见状,二人连忙告辞退出,临行前,夏原吉还不忘将朱政写下的那张纸带走,途中还在默默背诵九九乘法表。

    称得上勤学的典范了。

    待二人离开,朱政也随之起身,舒展筋骨,随后迈步向某处走去。

    欲借此放松身心,稍作休憩。

    然心中仍盘算着后续事务。

    眼下,已将退役士卒的安置事宜交付铁铉,征倭所需粮草军需等琐事则托付夏原吉。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政能就此松懈。

    他深知尚有两件要事亟待解决。

    一是操练水军士卒;二是打造适宜远航的战船。

    首先便是训练水军。

    这倒不难。

    朱政此行并未打算多带人,五万左右便已足够,甚至还可再少些。

    兵贵精而非多。

    实际上,人数过多并非好事,反倒令指挥者苦恼。

    毕竟不是人人都似韩信般懂得灵活调度。

    此外,人数多也会增加后勤负担。

    况且此次远征需渡海作战,粮草补给根本无法跟上。

    因此,朱政打算效仿霍去病,以战养战。

    缺啥就从倭寇那里拿就是了!

    谁叫那些倭寇个个过得富足呢!

    再说这五万精锐中,他的亲信骠骑卫必定全部随行。

    这类建功立业的机会,自然要先惠及自家兄弟。

    毋庸置疑!

    别说什么任人唯贤之类的话。

    这话听听就好。

    朱政可不像朱允炆那样愚蠢,将此奉为圭臬。

    他深知,若想团结部下,稳固势力,就必须优先考虑亲近之人。

    必须得提拔亲信!回想三国时候,那位声名显赫的董太师,就栽在这上面。掌控东汉朝廷大权后,他大力提拔所谓贤臣,而那些跟随他从西凉入京的老部下,官职却一直很低,怎会不心生怨恨?最后他重用的王允等人,非但不感恩,还暗中算计,竟想置他于死地!所以,董太师亲近贤臣、疏离旧部的后果,不过是身败名裂罢了。

    不过,骠骑卫肯定是要保留的,他们确实是大明眼下数一数二的精锐力量。只是,他们并不擅长水战。因此,朱政早就安排瞿能、平安带领骠骑卫加紧学习,至少要做到不会晕船!

    骠骑卫总人数不过五千六百余人,剩下的几万兵力,朱政打算从原先的大明水军中抽调,并加上一些曾在福州沿海与倭寇交战过的精锐卫所兵。这样组合起来应该够用了!

    除了组建水军、加强训练,更重要的是打造强有力的战船。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