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纪念地。\"
她的声音突然变得轻柔,\"工友们为没能找到遗体的同事建的……地下纪念碑。\"
露娜突然举起狙击枪,瞄准镜对准阶梯中段:
\"下面……有光。\"
确实有光。
微弱的、摇曳的,像是蜡烛或油灯的光晕,从螺旋阶梯的某个拐角处渗出。
更诡异的是,风中飘来某种……
音乐?
老式留声机播放的阿尔巴尼亚民谣?
威龙示意全员戒备,自己率先踏上阶梯。
金属台阶在脚下发出不祥的吱呀声,仿佛随时会坍塌。
随着深入,纪念墙上的内容越来越触目惊心——
沾着黑色污渍的工装碎片、干枯的花环、已经氧化成绿色的铜制纪念币……
在第三个转弯平台,他们终于看到了光源:
一盏老旧的煤油灯,旁边是个简易的祭坛。
祭坛上摆着发霉的面包、干瘪的水果,和一张镶在相框里的集体照——
中国工程师与阿尔巴尼亚矿工的合影,玻璃已经碎裂。
\"有人定期来祭拜。\"
蜂医检查着祭品,\"最近的不超过一个月……\"
红狼的突然指向黑暗:\"谁在那?!\"
阴影中传来布料摩擦声,接着是一声苍老的叹息。
一个佝偻的身影缓缓走出——
是个穿着褪色工装裤的老人,胡子花白,右眼浑浊,左手提着另一盏油灯。
\"你们……不是矿工。\"
老人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仅存的左眼却异常明亮,\"是军人。\"
威龙慢慢放下武器:
\"老人家放心,我们是GtI特战干员,寻求逃生通道。\"
老人突然笑了,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
\"逃生?这里只有一条路……向下。\"
\"什么意思?\"
骇爪警惕地问。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示意他们跟上:
\"来吧,看看真正的b区。\"
沿着螺旋阶梯继续向下,空气反而变得干燥起来。
墙壁上的纪念物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工程图纸和安全告示。
终于,阶梯尽头出现了第二道闸门——
这次门上用中阿双语写着\"紧急避难所\"。
老人从脖子上取下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
\"几十年了……你们是第一批客人。\"
闸门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门后是个足有足球场大小的半球形空间,顶部是密集的支撑架,四周墙壁排列着双层床铺和储物柜。
最震撼的是中央控制台——虽然落满灰尘,但各种仪表盘和显示屏依然完好。
\"中国同志建的。\"
老人抚摸着控制台,像在抚摸情人,\"最坚固的结构……本该能救所有人的……\"
威龙注意到角落里堆放着几十个防毒面具,床铺上的被褥虽然发黄却叠得整整齐齐。
墙上的日历,永远停留在1989年11月7日。
\"为什么带我们来这?\"
深蓝忍不住问。
老人点燃了避难所的主照明系统,霎时间整个空间亮如白昼:
\"因为从这里……才能到达真正的逃生通道。\"
他走向控制台后方,按下某个隐藏开关。
地面的一块钢板缓缓移开,露出向下的竖井和锈蚀的金属梯。
\"矿井电梯备用通道……直通地面。\"
老人的独眼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威龙警觉地问。
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出的血沫溅在控制台上。
蜂医立刻上前检查,却被老人挥手拒绝。
\"带这些上去……\"
他从床下拖出个铁皮箱,里面装满发黄的日记本和照片,\"告诉地面的人……中阿友谊……没有白费……\"
当威龙接过箱子的瞬间,老人如释重负般瘫坐在椅子上。
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