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他是奸细 > 第89章 论钱的重要性

第89章 论钱的重要性(1/2)

    张信听到马上在三叉口实行爆破,神色大变,是有原因的。

    在这件事上,他怀有自己的小心思,小九九。

    主要的原因,还是基于国家财政极度困难的考虑,想从魏忠贤这儿搞点钱花,以帮助朝廷度过难关。

    在这儿,必须说一下,虽然崇祯在政治上不成熟,把国内形势搞得一团糟,在用人方面上,还是有一套的。

    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张信绝对信任可靠,于是就将朝廷的眼睛和耳朵,东厂这一重要的特务机关,交给张信掌管。

    张信对朝廷的忠诚,那是没说的,一点私心杂念都没有。

    这次他进入了魏忠贤陵墓后,感到极度地震憾。

    魏大总管那满洞窟的金银财宝,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富有。证明人们的传说,一点也没夸大,他完全可以称得上天下第一的富豪。

    甚至和崇祯做对比,一点也不逊色。

    虽然贵为一国之主,但是崇祯的生活却相当地朴素节俭,做了十几年皇上,连一件像样的龙袍也没缝制过。御膳更是简单至极,从不铺张浪费,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虽然如此,国库里还是空空如也。

    虽然他在宫内提倡节俭,但大环境如此,己起不到示范作用了。各地贪官污吏,仍横征暴敛,甚至不惜激起民愤,只为饱偿私囊。

    祟祯虽然知道这个弊端,也无能为力。国家需要解决的事太多了,但比起要革他命的李自成,一切都不是事。

    他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钱的问题。前方将士正在打仗,正在流血牺牲。可是他们的饷银却一直在拖欠,这很危险。一旦欠饷超出了官兵的耐心,而拒绝前线卖命,那他的王朝就真的没救了,走到头了,散架了。

    作为最重要的心腹,崇祯不止一次谈论这方面的担忧。希望张信在金钱方面,向他提供最大的帮助。

    有一段时间,张信就专门用来搞钱,作为自己的主业。

    反正都是为皇家服务,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那段时间,他抓贪官特别用心。

    贪官多,一抓一大把。

    处理很简单,或杀或流放,完全根据心情。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抄家,没收财产。

    所收财产,一律收缴国库。

    那时期,王朝财政上的压力小了许多,崇祯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笑容。

    不过有得就有失,过度对贪官的打压,使得官场上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灾难会哪天会降到自己头上。

    不久,这个做法被叫停。

    原因很简单,任何事,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就像抓贪官,短期内效果是好的,增加了国库的收入。政府有钱了,就好办事了,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造成了官场上严重的不稳定。

    由于疏于管理,使得当时官场十分腐败,贪污成风,几乎无人能自证清白。

    抓贪官造成了一众官员的缺失,做官成了高危行业。而科举三年才能举行一次,新鲜血液的补充,无法填补贪官的损耗速度,使得许多岗位因无人管理,越发混乱。

    再这样抓下去,无人能独善其身,整个官场都要瘫痪,这带来的后果更可怕。

    在这个贪腐成风的时代,总不能把所有的贪官都抓起来吧,那样就没人干活了。

    贪就贪点吧,这是人的本性,只要你干活就行。

    于是中止了张信抓贪犯的行为,崇祯一下子又陷入无钱可调动的困境。

    为了破解此局,张信只得偷偷地干,专选顶级有钱的人家下手

    魏忠贤财富多的惊人,张信早有耳闻。但这么多,还是极度震惊了他。

    那么多的财宝,堆砌在一个个洞窟内,他觉得这是对钱财的一种极大浪费。

    他便试着测试魏忠贤的底线,结果还真大出其意料。

    在洞下生活了这么多年,魏忠贤算是活明白了,不是大明王室对不起他,而是他有负皇家。

    嘉靖父子两代皇帝,对他的好,那是没说的。他却从王室偷了那么多东西,几乎把老朱家的家底都给掏空了,才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感觉对不起人家。

    痛痛快快地交出藏宝图,便是他心思向善的心理反应。

    只是要他捐献出部分钱财,看来还有一定的难度。

    以前对他的打击,对他造成的心理压力太大了,所以现在他只想的是朝廷对他的残酷迫害,而没有想到朝廷对他的恩惠。

    这一局面必须得改变。

    但是像他这样的老江湖客,无关人员的许诺,是打动不了他心的。必须让最高层面的人来安抚他,才能起作用。

    这个最高层次的人,只能是皇帝。

    假设崇祯皇帝刷一道圣旨,直接给魏忠贤平反,他会不会出于感激而献出部份财宝呢?

    从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