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此刻,李昂觉得孔圣人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在儿子的教化问题上,关家主想如何就如何,李昂都随她。
毕竟,关塞萍对赤虎有大恩。
在他最黑暗的时光,在他瘫痪的这段时间,是关塞萍陪着他慢慢恢复。
她日复一日的带着李昂行走,就像婴儿学步一样,
每当赤虎有一点点进步,她就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
这让李昂充满斗志,终于在野狐滩之战半年后,他恢复了行走。
李昂本以为后半生是幸福的,但始料未及的是,女人的变化太快了。
当初,野狐滩之战后,关家主恬不知耻的说,一辈子有他就够了。
自从去了一趟武川镇,见识了贞娘子的雄厚财力,
李昂觉得,这个女人已经走上了疯狂的道路。
沃野山城的东部,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堡楼。
堡楼是东城墙的尽头,此地部署了两百兵卒,北疆官府还在其中创办了一所幼学。
沃野镇不少孩童,都在此地读书学习。
山川之间,雪域漫漫,
城池炊烟缭绕,沃野东边书声朗朗。
一间好似教室的石头堡屋里,几十孩童摇头晃脑的读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学堂的教书先生,是个佝偻的老头,
老头的身上似乎有伤,孩童们隐隐约约的听过,
他以前是当兵的,还杀过北狄人。
“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北疆是所有人的北疆,是你们的父辈,打败北狄人后建立的。”
“你们要好好珍惜岁月,学会一身本领,才对得起父辈的牺牲。”
这些个大道理,学堂里的孩童听的呼呼欲睡,
他们只关心,什么时候下堂,他们要去后山玩。
可老先生却一副学究做派,孜孜不倦,摇头晃脑的说着这些哲学。
某一刻,老先生看见了屋外的两个贵人,
他慈祥的脸上,带着笑容道。
“孩子们,今天放课早,回去吧!”
---------------
沃野镇,堡屋学堂。
榆木桌子上,堆放的是关家主带来的束修。
几条腊肉、一罐豚油、还有几吊大楚通宝,
这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孩子的束修,老头很喜欢。
当然,老先生最开心的,是有一坛清河醉。
学堂里,孩童们早就欢呼着,一窝蜂的跑了。
老先生在给沃野镇的少主,耐心的摸骨,
一个武者的强弱,大部分在出生时就确定了大半。
似北疆赵王那种不合理现象,是很罕见的。
所以,学堂里,老人家摸的很仔细,害怕出现纰漏。
李昂曾经是顶级大将,他眼神尖锐,已经知道答案了,遂故意岔开话题道。
“梅先生,你这些北疆大道理,孩童也学不会,何苦孜孜不倦的教导?”
“嘿嘿……”木凳上,认真摸着这个胆怯的小孩,梅朝远笑道,“潜移默化!他们多听听,是非观就形成了,这是很重要的。”
“至于那些大道理,知道就行,几个人能真正明白。”
某一刻,似乎感觉到了关家主的焦躁,梅朝远不得不开口了。
“这个孩子,根骨还……还不错。不算……很厉害,但也还行。”
梅朝远敷衍的话,骗不了关家主。
其实答案,关塞萍早就知道了,沃野镇乃是将门,能看根骨的人多的是。
只是,她还是抱着一丝希望。
一个母亲,最后的一丝希望。
她伤心的将孩子抱在怀里,眼眶含泪的摇晃孩子,嘴里喃喃的道,
“都怪母亲,是母亲不好,以前受过重伤,害了涛儿。”
学堂里,李昂面色暗淡,默默的靠上去,抱着她们母子。
关家女心痛,对赤虎来说,就是最大的煎熬,
些许插曲,并不影响今天的事情。
片刻之后,拜师仪式开始了,
有这个关家弟子,梅朝远还是很开心的。
他从身上拿出一块玉佩,这是梅朝远唯一的名贵之物。
那日地牢之后,他以为自己死定了,没想到还能苟活着,
只记得醒来的时候,周云在屋门负手而立,看了他几眼,就走了。
后来,李昂知道他在沃野镇的流民队伍里,遂请他来当了教书先生。
毕竟梅朝远就算一身武艺没了,文魁郎当个教书人,还是足够的。
---------------
沃野堡楼,北风呼啸。
梅超远在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