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486章 名实问题

第486章 名实问题(1/2)

    除此之外,理论上,京城还有最优秀的一批工匠,这些工匠的手艺,在日常治理和恢复方面同样非常具有价值——那些草原上的家伙们,有时候能够发展飞快,不也是靠了中原过去的工匠和他们手中的技术吗?

    再排除上面的这几方面重要意义,京城也还有其他的价值:有些时候,京城本身就位于交通要道,或者一些险要之地,长安虽然没有那么险要吧,但也还有些屏障可以依托,天然就是一个不错的控制点;

    另外,京城陷落这种标志性事件,对整个天下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当年李渊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不在他自己的晋阳那边发展,而是一起兵就要往长安那边走?不就是因为长安本身的重要价值和影响力吗?

    当时李密为什么要死磕洛阳,除了他手下那些瓦岗寨将士的因素外,同样是因为洛阳本身的意义。

    再比如过往的那些,刘邦先行入关;绿林直奔长安……这些都足以说明,占领京城的重大意义。

    而天下的其余地方,在得知京城被攻占之后,有些地方就会丧失继续作战、维护原本朝廷的意志,转而投降归顺,或者左右摇摆开始犹豫……

    这些都是攻占京城的意义。

    但是吧,虽然打下了京城,有这么多的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打下京城,就是夺得了天下。

    虽然很多时候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但实际上,这是两码事。

    不说别的,就是上个故事中的大隋,那也早早就被攻陷了京城,但是大隋亡了吗?没有啊!

    杨广还好好地在江都醉生梦死,大隋的名号还一直延续——直到杨广死了,李渊也好、王世充也罢,纷纷废掉原本扶持的傀儡皇帝,自立称帝。

    皇帝不死,支持皇帝的官员、支持皇帝的军队依旧存在,那其实,这攻占京城就不能等同于宣告胜利。

    这一点,唐朝也是一样的道理。

    黄巢确实是打进了长安,但是然后呢?

    唐僖宗呢?早就跑了;朝中的官员呢?虽然也有不少没能跑掉,但同样有不少早就跑了,到了蜀中建立了一个新的小朝廷;可以为唐僖宗所用、支持唐僖宗的军队呢?

    那可是还有许许多多。

    核心没有灭亡,那就还有风险;对方的核心不仅没有灭亡,而且依旧拥有继续作战的能力——那就还有极大的风险。

    唐朝疆域辽阔,即便京城沦陷,皇帝和大臣们也依旧可以利用辽阔的疆域,跑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继续作战,特别是蜀中这个地方的地形还非常有利于防守;

    同时,唐朝在地方上的支持者依旧有许多,并且这些支持者都是真的能够拉出来一支可以作战的军队的——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没有切断对方的粮食等物资途径,没有断绝对方的经济命脉,没有消灭对方的支持力量,没有消灭对方的指挥中枢……

    攻占京城并获胜,其中关键的要素不仅是京城的象征意义,还有京城所代表的这个朝廷的统治中枢、治理能力、反抗力量的瓦解。如果做到了这些,那么攻占京城,就是真正的“攻占京城”;

    但如果只是自以为做到了这些,但实际上并没有,就像黄巢进入长安后的唐朝一样,那么,这种攻占京城,也只是虚假的表象而已。

    再者,占领京城能否占据真正的上风,还要看自己本身对的控制力和后勤补给等方面的能力。

    如果攻占了京城,但是却并不能维持有效控制,自己还没有一个可靠的粮草来源——那京城,就是一座孤岛而已。

    如同黄巢, 根本没有自己的粮草补给线路,没有自己的粮草来源,在进入长安之后,看起来一切都好,但是没两天,就发生了粮荒,粮食价格飞涨,直接引发混乱……黄巢和起义军,在那个时候,已经在实质上处于孤岛的孤立境地了。

    一座孤岛,怎么可能获胜,又怎么可能长久?

    此外,民心这种存在,同样影响着京城是不是真的被控制这个问题的答案。

    城池也好,其他也好,都是由“人”组成的——如果当地的人都不支持这个势力,那么即便占领了这个地方,又如何?根本不是真正的占领。

    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

    “名分和实际,向来不能直接视作一同。”虽然想到了很多,但杨坚也只是这样道。

    占领京城后,是不是就真的形成了有效控制,是不是就真的胜利在望,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名分”和“实际”之间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一向都非常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

    但不论如何,这两者都不是时刻保持一致的——否则,就不会有“有名无实”“有实无名”这两个词语的出现了。

    在真的占领京城即表示着胜利在望的时候,那是当事人真的做到了名实相副,有名有实。

    但更多的时候,情况是有名无实,或者有实无名。

    黄巢,就是前者。

    占领了京城,但实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