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魂穿刘禅:开局安居平五路 > 第223章 张翼送来占城稻

第223章 张翼送来占城稻(1/2)

    黄崇不敢多言,乖乖拟旨。

    ……

    日前诸葛恪传信说,益州刺史部的人,在交趾以南的占城国找到一种高产农作物,这是一种水稻作物,又与中原地区的水稻有所不同,属早籼稻,耐旱又耐涝,适应能力极强,无论土地肥沃与否,均可生长。

    从播种到收获,仅需五十余日,一年甚至能实现两熟乃至三熟,产量更是小麦的一倍之多……

    刘禅闻信,一拍脑袋,听其描述,这不就是后世所说的“占城稻”么,咋把这玩意给忘记了。

    这可是一种明星作物啊,在未来,两宋的经济繁华到了极点,可以说“占城稻”功不可没。

    此稻乃红薯与玉米普及之前,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农作物。

    在“占城稻”引入中国之前,南方的传统水稻,只能一年一熟,而此稻在气候温暖的地方可以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这个意味着同样一块土地,粮食产量能大幅度增加。

    此物历史上是于宋朝后,在江南地区广泛种植,这才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刘禅收到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回信诸葛恪,让其令人将占城稻速速送来南阳,给他一观。

    ……

    这一日,侍从入内言道:

    “陛下,涪陵县令张翼在屋外求见。”

    “宣他进来!”

    张翼步入殿内,恭敬行礼道:

    “臣,涪陵县令,张翼,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禅一眼扫去,张翼身着一袭整洁的官服,正值当年,目光炯炯有神。

    张翼、王平、句扶、廖化,此四人在后世被称为蜀汉后期四庭柱。

    (张翼:武力74,智力72,政治75,统率70,综合评级b级,技能:无。)

    “张卿请起,此来可是为送上元逊(诸葛恪)日前所说的高产稻子?”

    张翼点点头,作揖道:“陛下圣明。”

    而后他直起身,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说道:“陛下,此物便是那高产水稻,因其生在交趾以南的“占城国”境内,故而臣等称其为“占城稻”。”

    刘禅微微颔首,示意张翼将木盒呈上。

    张翼小心翼翼的捧着盒子,稳步上前,将其轻轻放置在刘禅面前的案几上。

    刘禅迫不及待打开木盒,只见里面的占城稻种颗粒饱满,色泽温润。

    “张卿,此稻,可曾尝试种植过?”刘禅抬起头,目光灼灼看着张翼。

    张翼恭敬回答道:“陛下,数月前益州刺史部的人将此稻种带回后,臣在涪陵已率先尝试试种,涪陵气候温润,水源丰沛,正适合这占城稻生长,从播种到收获,不过五十余日,便获得了颇为可观的收成。”

    “哦?可否细细说来。”刘禅来了兴致,身体微微前倾。

    “回陛下,臣按照占城当地土人的种植方法,在一块贫瘠之地上播下稻种。起初,臣心中也忐忑不安,不知这稻种能否适应涪陵的水土。但没过几日,稻种便纷纷发芽,长势迅猛。在生长期间,虽遇过几日干旱,可这占城稻竟未受太大影响,依旧茁壮生长。到了收获之时,产量比本地普通水稻高出了近一倍。”

    张翼说着,眼中也闪烁着光芒。

    “依臣看来,此物既能适应涪陵的水土,那么在所有长江以南气候温润之地,应当都能广泛种植。”

    刘禅听后,不禁抚掌大笑:“好啊,张卿,益州刺史部此次功劳可不小,若能将这占城稻在我大汉南境推广开来,不仅将来百姓能免受饥荒之苦,我大汉国力也将大增!”

    张翼连忙跪地谢恩:“陛下过奖,此乃陛下有先见之明,臣不过是奉命行事,只是这占城稻的推广,或许还需一些时日,臣有几点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刘禅坐直身子。

    “其一,占城稻的种植方法与中原传统水稻略有不同,需编订详细的种植指南,分发给各地农户,让他们知晓如何播种、灌溉、施肥。”

    “其二,应先在南方各郡县挑选适宜的土地进行小范围试种,初见成果后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以免因盲目推广而出现问题。”

    “其三,需安排农官前往各郡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张翼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刘禅听完,沉思片刻,点头说道:

    “卿所言极是。”

    “既如此……此事就交由你负责,朕会命各地官员全力配合,你可挑选一批得力的农官,尽快开展占城稻的推广工作。”

    “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

    “起来吧,张卿,你在涪陵治理有方,又对这占城稻之事如此上心,朕深感欣慰。”刘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中满是期许。

    “占城稻推广一事,关乎我大汉民生国运,责任重大,非有能者不可担此重任,朕思来想去,决定擢升你为大司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