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 第711章 纺织业

第711章 纺织业(2/3)

虽然太后对她们这些宫女很好,但对她们好是一回事,行为是另一回事;当初她们宫里所有人都觉得太后行为不妥,可奈何太后恋爱脑上头,不听劝……

    当听说太后被大王圈禁时,她早就出宫了,那时候她第一想法是:这恶果终于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幸好,大王放她出来后听说太后转性了,终于想起她还是秦王的母亲了……

    不过妇人心里还是很感激太后的。

    太后重新获得地位后,还特意向王后开口,把她们这些早年被放出宫的宫女塞进了各地纺织厂或者王族产业,给了她们一份活计。

    在如今秦国所有民间女子中,她们这些人的地位和处境是最好的。

    在其他秦国女子还在期盼自家附近什么时候能开一个能接女工的工厂、或者该如何挤进朝廷下属的商行或工厂做事时,妇人家已经存款上千钱、每月有固定上百钱的收入了。

    所以你看,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朝代如何,对发展最先受益的往往都是和上层‘有关系’的人。

    当财富真的下沉到普通百姓手中时,那些有门路的人其实已经吃饱了。

    妇人擦拭完了发簪,郑重的将它收了起来。

    随后她让孩子不要跑远,自己则打算进厨房给孩子热点东西吃。

    正当她在厨房忙碌时,孩子的呼喊声在院子外响起。

    妇人走出门,却看到了一个许久未曾谋面的好友。

    “今天能添一副碗筷吗?”女子笑盈盈的道。

    妇人连连点头。

    有被释放出宫的,自然也有留在宫里的。

    到如今,自己这好友怕是已经坐上高位了吧?

    女子让侍卫将东西搬进来,随后拉着妇人说起了话。

    “我这次来,是奉太后之命找你的。”

    “啊?”

    妇人从未想过,自己一个出宫好几年的落魄之人,居然还能获得太后的注意。

    “你家男人呢?”

    “在县衙当差,要不喊他回来?”

    “不用,我跟你说……”

    两天后。

    廷会的一纸命令到达了这座汉中郡的小县城。

    为促进纺织行业发展,朝廷在蜀郡、汉中郡、陇西郡三个县城试点,允许民间商行涉足纺织厂,放开女工相关限制。

    当天,县城里就有妇人拿出了数千钱的积蓄、又借了上万钱,打算开一个民间纺织厂。

    “这妇人什么来头?”

    县衙,开会时有官员问道:“我看她备案信息里说,会用到科学院里那些新型纺纱机?那不是只有朝廷的纺织厂才会用吗?民间不都是用纺车和第一代的纺织机吗?她怎么搞到那些东西的?”

    “是啊,这妇人居然向三大行申请了数万钱的低息借款,不是,朝廷对个人的借款不是最高一千钱吗?这刚试点了商行借款,她就借上了?”

    “县令,城外那块地是怎么回事?”

    “那块临水的荒地您不是说要留着给咸阳某个大商行吗?怎么这次批出去了?”

    县令听着底下的局长、司长们大肆讨论,一言不发。

    等他们讨论完了,县令只说了一句话:“宫里来了位女官。”

    众人当即闭嘴。

    不管是谁派出来的,但只要是宫里出来的女官,他们就得给个面子。

    于是,在当地百姓那咂舌的注视下,仅仅一个月,这个纺织厂就开始了第一批招工。

    这个时候,身为厂长的妇人身份才渐渐透露出来,是曾经在太后身边的人,且纺织技术极其之好。

    这一次,不仅有科学院新改进的纺织机,她还得到了科学院纺织分院的技术支持。

    许多女子的热情顿时就爆发出来了。

    不需要再苦苦等朝廷开设新厂,她们自己也可以有活干了。

    不仅是这个县。

    在试点的五个县里,十四家民间纺织厂同时出现,让秦国的女子们看到了一抹曙光。

    “什么民间纺织厂,不还是朝廷的吗?”

    蜀郡某地。

    当丈夫说民间纺织厂不可靠而对妻子有些担心时,妇人直接怼了回去。

    “还没听说吗?那些厂长都是之前从宫里出来的,不是王后身边的就是太后身边的,朝廷还给了她们那么大的支持,这和朝廷的纺织厂有什么区别?”

    “而且啊,两个娃娃可都要吃饭,靠你去工地干的钱,还要种地,要是今年收成不好,我们估计交完税又得跟以前一样饿肚子。”

    “你总不能指望老天爷每年都照顾我们吧?万一什么时候……”

    “还有,娘现在也还在,还能帮我们带下娃娃,要是以后只有我们两个,那岂不是……”

    “你在听我说话没有?你倒是说句话啊!”

    男人坐在门槛上,两眼有些无神的望着外面的夜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