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自身难保,他们无力顾及其他的,只想活下去。
但现在至少生命无忧了,他们才想起复仇和寻亲。
他们本来想就留在这个秦国边境县里,等到秦国灭赵的时候再回去,可据那些早些年来到这里的赵国人所说,这个县留给他们这些五国人的机会已经没了,想定居只能去其他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去了其他县,就老实过日子吗?
仇不报了?
这世上他们还有两个远亲弟妹呢,难道也不找了?
“再看吧。”
大哥低声道:“如果不准,那我们就在这里待一月,看能不能等到他们,如果等不到……”
乱世之中,失去亲人再常见不过了。
忽然,营地西门传来一阵骚动。
两人向着那里看去,发现是一些人再次围住了前来巡视的县令,有央求他让自己留在本县的,有想再次参加秦军考核的,有请求回赵国杀人的……各种人都有。
当然,终归只是少数。
大部分人只是默默的站在一边。
他们没那个脸再请求秦国什么。
只是,不愿意离开这边境郡县,这行动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一会,他们听到了小吏前来宣读一条新的命令。
“三日内必须做出决定,要么回家,要么去内地。”
回家?
可他们就是因为赵国的家没了才跑来秦国的。
“为什么忽然下这个令?我们还没等到亲人呢!”
有人大声说道。
“想继续在这营地里等也行。”县令身旁,那个跟来的青年说话了:“三日后,食宿费用按照成本价来付,你有钱吗?”
“可……不是说朝廷免费提供吗?”
“那是对愿意居住在秦国的难民而言!”李缘看向他们,眼神不善:“可你们呢?既不愿意去内地定居,又没胆子回去赵国,却在这里待着?你们也配?”
这些人大多都没什么亲人了,这点李缘理解。
可这不是他们呆在这空耗秦国资源的理由。
独身一人,岂不是正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既然想回去报仇,那你们回去就是了啊,赤手空拳也能打死人嘛!
走又不走,又不愿意去内地接受新的生活,于是就在这耗着?
看来是秦国对他们太好了,以至于让他们忘了,这个时代的朝廷本来应该怎么对待他们。
这让李缘想起了后世的某些事。
一些人在受灾之后,好不容易等来了国家的救援,但他们在看到吃的只是方便面这种快餐之后就抱怨‘就给我们吃这个?’
还有一些人,在国家发布了警告后还去一些危险地方,最后被困了救出来后,还在那喜洋洋的发朋友圈说‘感谢国家’。
那些人,和眼前这些不愿意离开难民营地的人,何其相似?
看到有人似乎还想说什么,李缘直接看向县令骂道:“你这官当得挺有意思啊,这么多懒汉留在这,你还用朝廷资源养着他们,你不会是赵国派来的吧?”
“立刻给我查,在营地里逗留超过三天的,全部轰走!”
“唯!”
看到县令这样子,其他人忽然就都闭嘴了。
结合最近有的传言,他们已经认出了李缘的身份。
李缘看着这些,冷哼一声后转身离开。
县令为什么不敢擅自用强硬手段?
因为秦国的形象就是爱民,比五国更看重百姓、更仁义,没有明确的命令,县令不敢在这种事上做决定;一些难民估计也想到了这点,然后恬不知耻的就这么逗留在这。
可如果李缘发话了,那就一切都不成问题了。
论看重百姓和仁义,李缘才是这个时代的第一。
他都生气,那这件事就是另一个性质了。
命令不仅传达到了这个县的另一个营地,还快速朝着边境其他郡县而去。
许多不知道该去哪然后想着再考虑几天的人,被迫朝着秦国内地而去。
至于那些嚷嚷着要报仇的人,一个个都沉默着跟上了队伍。
赵国是不好。
但那些官员们也不是他们单枪匹马能杀的。
当然,也还有一些人,只是单纯的想在边境等一段时间,看能不能遇见同乡或者亲人。
于是李缘准许他们离开营地,自谋生路。
在这个农忙时节已经过了的时候,许多秦国百姓都在想办法赚钱,以至于这些刚来的赵国人只能干着最累的活、却拿着秦国法定最低的价钱。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人也愿意。
“这才叫老实百姓。”
夜晚,黄河边。
李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