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不知道接下来这些人会怎么办,但这个时候出手,这些人就算只是试探也会让朝廷遭受点损失;尤其此事还发生在百姓之间,民心上一旦损失了,那李斯可是要承担失职之责的。
李斯何尝不明白?
但他明白也没用啊!
想对付那些方士?很简单,找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出来,告诉他们国师和大王的闭关与那些招摇撞骗者无关,与你们听过的任何传说也无关。
可这样的人……李斯自问自己并不是。
不是地位上不行,而是在百姓那里的身份和亲切度不行。
能有这能力的倒是有一个人——太子。
但扶苏如今只有十岁不说,他这次也只是临时出来监国,大王闭关出来后,太子还是太子,但若因此而被传统贵族嫉恨上这个太子……朝政可能会多出许多不确定因素。
孝公支持商鞅时,传统贵族们的势力还极其庞大,但他们仍旧在变法过程中选择了忍耐,除了孝公的支持外,与当时的太子——秦惠文王也不无关系。
人们都知道,商鞅和太子有龃龉,只要孝公一死、太子继位,商鞅会和他的法一起去陪先王。
只是他们没想到,秦惠文王只杀了商鞅,却并没有和他们想的一样废除新法。
李斯不知道大王对太子的政治安排是怎样的。
但就是因为不知道,他才不敢轻易把太子过早的拉到朝堂政治里来。
黄石公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你是不是想错了一件事?”
“你怕这些,大王和国师可不怕!”
“以大王之决心,你觉得秦国的变革是他在位时就能结束的?太子的任务就只是守成之君?你觉得秦王的决心就止步于此?”
“可太子毕竟只有十岁……”李斯还有些纠结。
“十岁怎么了?”黄石公反问道:“百姓会关注他的年龄吗?”
监国的太子只要发话,哪怕他说的只是一句玩笑话,百姓都会津津乐道,更何况是在朝堂之上说出来的严肃之语,百姓只会更加认真的对待。
李斯沉默着,还在思考着这件事。
黄石公看着他犹豫的样子,朝外走去,只留下一句话:“文信侯对当今大王有政治庇护之功,敢问李廷会之功,莫非就只是国家功业、一点不考虑君臣吗?”
李斯心里的某个天平被打破了。
加重的那一端,叫‘权力’。
……
第二天。
一则消息从咸阳往外流出。
新一天的朝会上,太子过问了民间求仙问神的风气;当李廷会汇报完后,太子很是不喜。
“父王告诉我,秦国的一切是历代君王和百姓们拼搏上百年打拼出来的;国师也教过我,华夏族的最伟大的神灵都是最值得敬佩的祖先。”
“与其求仙问神,还不如脚踏实地为了明天和未来奋斗!”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奋斗者,也不会怜悯任何一个招摇撞骗的方士!”
“国师出仕时能拿出那么多东西,难道你们以为那些东西是仙神给他的吗?那是国师和他们师门的长辈辛苦研究出来的!”
“父王和国师都希望自己百年后能靠功绩成为后人的神,那些方士难道希望靠骗成神吗?”
据说,太子在朝会上说出这番话后,百官无一人敢吱声……
而随着这番话的传出,民间的风气顿时就没了。
太子都说了,大王和国师都认为能成神就只能靠功绩成为后人的神,那还费那个劲干什么?
同时,一些传言也出现在人们口中。
‘据说大王和国师的闭关,其实是在全国范围内微服私访,就为了贴近民情呢!’
这个传言一出,人们更加拒绝求仙问神了。
指不定大王和国师就在自己身边呢?
结果看到我们去追求这些东西、上了那些骗子方士的当,那我们还有脸吗?
“百姓还要脸?他们的脸在大王那有什么用吗?”
咸阳某座宅院里。
听到自己招揽的方士中七个被百姓抓去官府、十五个被百姓打残、剩下的人都躲得不知所踪,这个贵族官员顿时就气炸了。
这帮泥腿子,真是听风就是雨啊!
态度反转得这么快?
这不是没脑子吗?
“爹,那我们还……”
“还个屁!”
他瞪了自己孩子一眼:“我虽然不知道大王和国师究竟在干什么,但许多人才死没多久,这个时候他们就闭关了,你敢做得太过吗?”
还是那句话,贵族是立场有问题,不是脑子有问题。
试探可以,但你要是真和之前一样与朝廷律法对着干……指不定他们哪天就出关了再来一次屠杀呢?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方士们陆续被百姓送交官府,这场出现得有些诡异的浪潮也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