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 第579章 石壕吏

第579章 石壕吏(1/3)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

    太子宫。

    扶苏在抄着一本《国师诗集》,李缘就在旁边拿着一根草翘着二郎腿哼着歌。

    自从上次从科学院回来后,嬴政和李斯就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

    大秦依旧在埋头发展。

    他依旧在国师府享乐。

    如今,雪都下了好几场了,眼看着年关又将近了;除了他来的第一年事情很多外,他发现之后这两年都过得非常快,也许是因为秦国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他不需要再干涉太多了。

    他对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只是个领路人。

    至于具体发展,秦国任何一个中层官吏几乎都可以比他更好。

    那些穿越古代想以手段和古人去比、甚至走上政坛攀上巅峰的……李缘不怀疑后世确实有许多人有这个能力,但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没有的,他只是一个兴趣比较广泛的普通人,他也属于芸芸众生的一员。

    他很有自知之明。

    “国师,这首诗为什么这里面没有?”

    扶苏身旁,蒙恬看着他问道。

    诗歌,诗歌,诗与歌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蒙恬的认知中,每一首诗都可以唱出来,每一首能唱出来的歌都可以变成一首诗。

    李缘停下了晃动的二郎腿:“没什么,这首不适合写进去。”

    那诗集里的诗都是先贤所作,只不过是他在一些场合背了出来,然后就被王绾等人编纂成书了。

    由于里面各种各样的诗词都有,以至于许多先生甚至将李缘冠以‘诗祖’‘词仙’等诸多称号。

    李缘曾对此感到惭愧无比、自觉受之有愧,却由于无法说出真相而心中郁结。

    到后来,当学宫有人请求把诗集当成小学教材、以增加孩子们的文学素养时,李缘改变了想法,主动贡献了大量诗词。

    他是觉得当文抄公很丢脸,他也不在乎名声,不喜欢装逼;可如果是用于教化孩童,那他想,就算那些先贤知道了,恐怕也不会因此责怪他。

    那些诗词,会如同当初他学习时一样,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印象。

    未来的某天,当他们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曾学习过的诗词会如同一个人生回旋镖,正中他们眉心的同时告诉他们:这就叫诗。

    情感会构成一个时空通道,让那些经历过的人在诗歌中相见。

    听到李缘说不适合,蒙恬若有所思。

    许多先生一提到国师,都会对他的文学水平赞不绝口;但五国有一些古板至极的读书人,他们对国师的诗词和文章全然不信。

    ‘天底下哪有这么年轻就能写出这么多名篇的人?指不定从哪抄的……’

    他们承认那些诗词和文章的优秀,也知道那些诗词以前没有,但就是不信李缘这个年纪能作出来。

    这种言论被秦人嗤之以鼻。

    有秦国的读书人指出,这些人是在以否定国师来否定秦国,然后激起了秦人甚至天下许多百姓的愤慨。

    国师仙人之才,写些东西怎么了?你们不信?爱信不信!

    可国师自己都是一副对这些诗词不上心的态度……

    他低头看向那本诗集,扶苏正在抄一首长诗,按照国师的划分,这好像是属于五言古诗?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蒙恬沉默许久,他的知识储备能让他看懂这首诗,他所知道的现实也能让他理解确实有那样的事;但他毕竟没经历过,所以他体会不到什么情感。

    “国师,石壕村在哪?”

    ……

    汉中郡。

    一个老者从县城的医馆走了出来。

    门口,一对年轻夫妇正等在这,看到他出来,三人一起朝着家中走去。

    “爹,我在付家的商行找到事了。”男人说:“只不过要去郡城驻守,五天在郡城五天在县里轮着来。”

    “怎么没去田家的?”

    “田家给的待遇太好了,我怀疑他们是为了讨好您刻意如此,所以拒绝了。”

    “嗯,也好。”

    他们一家是从齐国迁徙而来的。

    老者靠着一手家传的医术,在县城的医馆里当了医官,收入还行,至少能让家人吃饱穿暖。

    这个医馆是朝廷开的,秦国朝廷有规定,药材只以比成本价高一点的价格出售,如果百姓只是来问诊、自己去山上采药,那拿着身份证明则可以免费询问,以至于秦国各地朝廷医馆几乎都只能做到收支平衡、少部分亏钱、郡城的有薄利——这还是沾了大发展后许多百姓手中有钱的光,如果是以前,大部分百姓们则只会来问个病,然后自己上山采药或者托民间采药人帮忙,花费比医馆少得多。

    至于他们这些医官,朝廷给医官们准备包括住房、食宿在内的一应生活用度,相对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