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家父关云长 > 第545章 给道门找点事做

第545章 给道门找点事做(1/2)

    恢复人口最快的办法可不止多生那么简单,生下来你还得养大。

    但大汉的医疗条件太差,加上绝大多数女孩十四五岁就被迫嫁人,身体还没发育完全就开始生育,导致绝大多数产妇根本撑不过临盆的鬼门关,生个孩子动辄就是一尸两命。

    若非如此,能生孩子的寡妇为什么那么值钱,只要生过孩子就不愁嫁呢?

    这种情况下孩子顺利出生就万事大吉了吗?

    非也。

    顺利出生未必能顺利养大,婴儿的体质太脆弱,稍微来个头疼脑热就可能夭折,父母生五六个孩子,能有一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就算天幸了,不信你去问问,上至皇族下至庶民,哪家没有几个夭折的孩子?

    也就是说百名胎儿能顺利出生的不足五十,这五十名胎儿能顺利长到十八岁成年的不足二十,这种存活率放在后世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诸葛亮自然也清楚这点,连忙问道“你有办法缩小胎儿的夭折率,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关兴不答反问道“军师你知道后世胎儿顺利出生的概率是多少吗?”

    诸葛亮好奇问道“多少?”

    关兴莞尔一笑淡定说道“百分之九十九,除了母亲身体有恙,患有特殊疾病或者生育年纪太大之外,胎儿基本都能顺利出生。”

    诸葛亮猛的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问道“怎么做到的,咱们能否做到?”

    这个概率对诸葛亮来说太恐怖了,等于只要怀上就能顺利出生并长大成人,这可能吗?

    关兴笑道“后世连心脏都能移植,生孩子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但你别指望我,我不是大夫,这方面真不懂。”

    诸葛亮笑道“你给我提供个思路,剩下的我召集名医共同解决,不指望将胎儿出生率提高到九成,能达到六七成就行。”

    关兴思忖道“这事怎么说呢,保住产妇和胎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产婆在接生的时候洗手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诸葛亮愕然道“洗个手就行,这么简单吗,还有细菌感染又是什么玩意?”

    关兴解释道“细菌感染怎么说呢,世上有种无处不在,却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我们将这种微生物称为细菌,细菌一旦沾染到伤口就会吞噬血肉导致伤口化脓感染从而发炎,若是不小心吃到肚子里还会在体内寄生,害死宿主性命。”

    “陈登你认识吧,此人喜欢吃鱼脍,就是将鱼切成片生吃,结果将肉眼看不见的寄生虫也吃了进去,华佗曾给陈登催吐治疗却吐出好几升虫子的事你应该也知道吧?”

    见诸葛亮点头关兴继续说道“这就是微生物,寄生在人的伤口上以血肉为食,产妇出血之后遇上这玩意没几个人能扛过去,所以产妇生产最重要的就是防止细菌感染,而高温能有效杀伤细菌。”

    “我记得后世西方,也就是大秦那边有个科学家说接生的时候只要勤洗手就能提高五成以上的成功率,起初还被所有人嘲笑,最后嘲笑他的人被集体打脸。”

    “还有就是后世研究证明,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是二十三岁到三十岁之间,二十三岁以上的女性身体已经彻底发育完全,生育风险会大大降低,但大汉情况不同,让女人二十三岁以后再生育几乎不可能,所以我的建议是将女性生育年龄定在十八岁,十八岁以前最好不要生孩子,风险太大。”

    “其次就是对产婆进行专业培训,让产婆在接生的时候注意卫生,让产妇的家人对产妇临盆期间穿的衣服睡的被褥等常用物品进行沸水蒸煮或者烈日暴晒等高温消毒,做到这两点,胎儿的出生率至少能提高到六成以上,至于剖腹产等其他办法,暂时不予考虑。”

    “嘶……”诸葛亮为难的呲牙咧嘴,这两点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太难。

    首先女孩十八岁以后生育这事就不太可能,普通百姓因为家中贫困不太愿意养育女孩,恨不得女孩十岁就给嫁出去,十三四岁生育在民间可是常态,现在让父母将女孩养到十七八岁再嫁出去估计没几个百姓愿意。

    其次对产妇的日用品进行高温消毒也不现实,许多百姓家里穷的连被子都没有,产妇都是在稻草堆里进行生产的,根本没有高温消毒的条件。

    诸葛亮说道“这两个办法暂时只能在城池里面实行,想要推广到大汉每个角落需要时间。”

    “还有就是胎儿出生率虽然提高了但是成活率呢,婴儿的夭折率可是很高的,怎么让他们长到成年也是需要考虑的大问题。”

    关兴说道“这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有病及时就医了,但偏远山村没有就医的条件,生病之后没等找到大夫就已经挂了,针对这事我建议召集天下名医共同编写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然后大量誊抄撒向民间,让百姓自己学点基础的医学知识,遇到小病小灾自己给自己治疗,同时派出大量赤脚医生游走四方,治病救人。”

    诸葛亮说道“编写《赤脚医生手册》是个好主意,程礼回来让他负责,但赤脚医生有点不现实,没几个人愿意做这种助人为乐的好事情,除非朝廷给发薪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