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 第102章 难得可贵的是坚持

第102章 难得可贵的是坚持(1/2)

    冀州,常山郡,平阜县。

    平阜位于太行山中北部东麓,大清河水系沙河上游。

    东与夏县曲阳县交界,南与平山县、灵寿县接壤,西与五台毗邻。

    西北部与并州太行峙县相连,北部与灵丘连接,东北部与涞源县为邻,全境为山地。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分为深山区和浅山区,被誉为冀晋咽喉,畿西屏障。

    哪怕现在是深冬严寒之际,此地仍然在进行着频繁的军事活动,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是夏军进军冀州的桥头堡,亦是汉军进攻并州的最前沿,只要越过常山防线,汉军便能真正的直面太行,直面并州。

    如今夏军与汉军大战,正面战场将近四十万人的军事规模,铺天盖地的兵祸下。

    整个常山都快被打烂了,平阜周围更是白骨遍野尸积塞路,满地腥膻无鸡鸣。

    正应了那句话,城池土地你争我夺,来回回大战数十场。

    屠刀染血几乎犁遍了整个常山郡上下,这种惨烈的炼狱场景,让境内百姓绝望。

    苍穹俯瞰,整个北方大地,苍茫茫中透着一片片惨白。

    天寒地冻,风雪如鹅毛般飘落,遮蔽大地,覆满山头。

    银装素裹的平阜县,营深寨垒重垣叠锁,蓬帐连绵不绝,足有十八里。

    寨内深深三步一塔两步一哨,不时有巡逻的士卒顶着天寒地冻,在外巡视。

    守卫森严的营寨内,旌旗烈烈迎风招展,中军帅帐内炭火泼啪,暖气蒸腾如春。

    太行防线统帅徐晃,端坐上首,在其身后是一张黑白分明,线条清晰的大汉舆图铺平摆放,身前是用沙石磊成的冀州山川地理。

    此刻徐晃目光沉沉,在沙盘上四处游移,重点巡视方向赫然是常山地域。

    他不时凝眉细思,目光在沙盘和平面舆图上,反复巡梭希望找到破局之策。

    战争僵持日久,不但汉军不堪重负,夏军同样压力山大。

    夏军两线作战,不但要抵挡北方胡人南下,还要对抗南方大汉的进攻。

    无论是从单纯的体量对比,还是从正统的人心向背来看,夏军都处于劣势。

    徐晃也不知道,汉军能支撑到什么时候,更不知道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何时能够结束。

    这种情况下,身上的压力和重担如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他目光沉沉,注视良久从舆图上挪开,转向下手,询问道:“阿晟,我军粮草,还能支撑多久!”

    “大哥,上党仓库内,有粮草二百四十万石,足够三十万大军百日用度...”

    “而且,七日前,魏延将军又送了八十万斤肉脯过来,足够各部大军两月肉汤无虑...”

    “嗯!”徐晃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沙盘南部:“白陉山汉军情况如何?那王芬老贼又有什么动静?”

    “大哥,汉军情况,比我军还要煎熬,还要不容乐观...”

    “不容乐观!”徐晃闻言,面色不变,只是微微品味。

    “没错!”林俊知道大哥对情报的重视,遂接着道:“汉军刚刚平复叛乱,本就兵疲民乏,后继无力...”

    “根据前线斥候汇报,此时汉军大营内,哀嚎遍野,惨不忍睹...”

    “哪怕是王芬的六万中央主力,亦畏惧严寒,瑟缩在大营内不敢露头...”

    “且随着寒冬到来,汉军外围的斥候耳目,也日渐稀疏...”

    “就连平日里寨内巡逻的士兵,也畏畏缩缩少有露面,显然是有些撑不住了...”

    “嗬,撑不住正好!”

    一旁的徐达,不由哈了口热气:“这天寒地冻的,我等身披狼裘大袄,于城暖帐内,尚且手足冰冷,更何况汉军那群穷酸...”

    “那王芬老贼,后勤不济,物资匮乏,困顿至此,却依然坚持在城外扎营,没有丝毫退兵之象,真是无知者无畏...”

    说到这里,徐达不由摩拳擦掌,上前一步请示道:“大哥,给吾三千骑,今夜便踏了他的大营!”

    “让这群狗日的知道,我军忍耐是有限度的...”

    三千人,踏去袭击六万精锐驻守,三十万役卒协防的大营,看上去如同痴人说梦般。

    但徐达却有信心,甚至若有机会,他不介意一战斩首,结束这旷日持久的战争。

    这一切的信心来源,便是因为夏军,比汉军更加持久与坚韧。

    而且,这场战争打的太惨烈,太残酷,也太憋屈了。

    自己等人,明明有一战之力,但是大哥就是龟缩不出。

    无论兄弟们如何劝说,他就是死活不愿意,出去与汉军正面交锋。

    哪怕现在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都不愿主动出击,这让徐达一众老兄弟既烦闷又憋屈。

    己方又不是没有胜算,甚至从单纯兵力和实力对比,他们丝毫不弱于对面的汉军。

    但是大哥就是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