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 第93章 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第93章 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2/3)

有多难受。

    所以村民们喝的很烫、很急、很苦,但现在似乎不够喝了。

    本以为百姓已经过的很苦了,真正的情况,似乎远远超出郭图等人的预料。

    他有些失神,定定的看着眼前枯瘦青年:“绿汤也有不够喝的时候?”

    “吾观那汤水,不是很充足吗?”

    “吾等外乡来的,都能混口热流,怎么会不够喝?”

    “您不知道?”似是见了天大奇闻,江石先是环顾四周,见没人注意。

    他悄悄上前,低声道:“兄弟,您看!”

    说着他一指墙角处,那些正在喝汤水的村民:“您仔细瞧瞧,他们有甚不一样。”

    “枯瘦如柴?”

    “您看仔细了!”

    “老弱妇孺?”

    “您仔细了看!”

    “面带菜色?”

    “您细仔了看!”

    “............”

    “唉,您这眼力!”可能实在没想到郭图这样精神的高个子,眼力会这么差。

    江石索性直接挑明道:“您看仔细了,看他们的身前?”

    “是陶碗罐?”

    “您在看仔细了!”

    “匈奴人种?”

    “您看明白了吗?”

    江石似乎早有预料,直接道:“虽说都是一个村的,但大家都是人。”

    “既然是人,天生便要分个三六九等...”

    “我等汉人,平日里只能喝,竹筒盛的汤...”

    “而有的匈奴人,却能喝陶罐盛的汤,捞取一些草根树皮等稠物…”

    “甚至比我们汉人分的多,喝的饱,喝的够,喝的更有滋味...”

    说到这里,江石似乎压抑不住心中的怒气,低骂道:“虽说喝的都一样,但吾等心中就是有火,就是有气,就是难以下咽...”

    “吾观兄弟言谈举止,也是汉人出身,您心里就有没有火?”

    “若这河套是匈奴人做主,吾等就算是当奴隶,也认了,但现在做主的是匈奴人吗?”

    “州府里的老爷都是汉人出身,那王剥皮也是汉人,他们为何要厚彼薄此?”

    “我等千里迢迢来到河套,结果混成了个三等民,混得比胡人比匈奴还不如,我们图个什么?”

    “难道我等汉人,我等中原子民,就比胡人好欺负,比匈奴人更卑贱不成?”

    说这话之时,江石面色愤恨,但他却强忍着恶气,将声音压得很低,很低,生怕别人听到。

    河套之地复杂无比,这里的复杂,有很多,多的数不胜数。

    这里是朝廷应许的匈奴故地,这里胡汉杂居,匈奴鲜卑乃至骚羌皆有。

    因为生活习俗,文化差异,人种差异,乃至族群差异...

    甚至是不同的地域,之间也有制度差异等等,复杂的太多了。

    河套将近八百多万民众,乃至后来迁徙的三百幽州百姓。

    除了近百万原有的匈奴人之外,其他部分大都是以前的奴隶和汉人。

    以及一些中原地区,躲避战乱,活不下去的,逃难过来的流民。

    这些人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吃苦耐劳,韧性更强。

    因为当过奴隶,所以更温顺,因为千里逃难,所以更能吃苦。

    因为都经历过王充的改造,所以更有耐性,和忍受能力。

    正是因为这些优点,所以王总管在制定规划的时候,便有了三六九等之分。

    谁最是温顺,就指派更多的活!

    谁最能耐劳,就要出更多的力!

    谁最能吃苦,就要吃更多的苦!

    谁的韧性耐性更强,就被剥削的更狠!

    以河套的统治基本架构为例,其中州府内的大佬,以汉人为主。

    府卫基层以退役将校为主,士兵为基,匈奴奴奸为辅...

    底层的乡间族老,或者头目鹰犬,却又以匈奴人为佐。

    这些人,是当初夏军入主河套,最早投靠的一批人,也是最有执行力,和最狠辣的一群人。

    所以他们被安排在,底层架构的管理那一层,有着最底层统治的话语权。

    这些奴奸虽说可恶,坏事做尽,但架不住人情世故。

    他们是匈奴人出身,家人亲友皆是匈奴人,对于其他匈奴人,他们或许会更狠辣。

    但对于亲近的族人,他们平日里或多或少,会区别对待,甚至能照顾到一些,所以出现了三等民。

    以前郭图施政时还好,那时候一切维稳,虽然隐隐有些不平衡,但大家都能吃饱,都能穿暖,自然一切安好。

    但现在换成了王充,换成了王剥皮,这个人的成分,就很复杂了。

    王剥皮虽然出身世家,却对有知识世家的感官很仇视,对民风剽悍的匈奴子民也有些反感。

    但他对治下普通百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