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 第414章 可以不要这么多俘虏了

第414章 可以不要这么多俘虏了(1/2)

    就在汤潇逸忙着组建海湾石油公司的时候,北方的战局终于也走到了尽头。

    在双城子一类的城镇当中固守待援的沙俄帝国军队还好,虽然失去了外来补给,但自身还有些库存。

    就算武器弹药没了,至少粮食还是有的,也能住在屋子里,不必害怕风雨。

    被分割于野外的沙俄帝国军队,才是真正的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而且,随着时间步入秋季,气温虽然没有降低到零下,但夜晚也已经称不上暖和了。

    缺乏御寒的衣物、被服,缺乏提供热量的食物,被包围的士兵们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撞向华夏帝国士兵建立的坚固包围圈,拼一个突围的机会。

    但突围出去,也不代表就能得到补给,沙俄帝国陆军的统一指挥体系事实上已经消失,后勤体系自然也一样。

    那么,只剩下第二个选择。

    投降!

    “过去一周,我们接受了约六万人的投降,另外还俘获了一万三千多人。”

    “缴获的武器装备、物资马匹等不计其数,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地方安置俘虏和战利品了。”

    “而且我们还在大踏步前进中。”

    徐希颜又感到了幸福的烦恼,

    “陛下,我们迫切的需要人力、运力,将俘虏、缴获的部分物资向内陆转移。”

    “参谋部计划打通沿江一线,让汽船能趁着封冻之前沿江而上,运送物资和人员到海边,转乘海船。”

    “这是最快、最省力,也是唯一的办法。”

    再等下去,到十月左右,最北方的突出部就会迎来降雪,最迟到十月底十一月初,就没办法行船了。

    哪怕是小汽船。

    “这样的话,沙皇会发疯的吧?”

    汤潇逸看了一下河流走向,龙江入海口在北方的庙街,真把沿江地带打了下来,就是将整个东岸分割包围。

    海参崴也在这个包围圈里,沙皇的太平洋舰队自然也就被包围了。

    以尼古拉二世的脾气,不大发雷霆才怪。

    不过……

    “来得及吗?从地图上来看,庙街距离战线最前沿,也有几百公里的距离。”

    “轻装行军,怕是也得个把月。”

    尼古拉二世生不生气,对汤潇逸影响都不大。

    反正双方的仇可不浅。

    之所以汤潇逸没和他对掏,也不是汤潇逸忘了,而是时机不对。

    一方面,双方作战的大部分地方,人烟稀少,物资匮乏,战争成本很高,但战利品却无法短期内兑现。

    像吕宋群岛、兰芳,不仅本身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也能用于种植橡胶、棕榈、粮食等重要作物。

    这些产出也能通过成本低廉的海运运出来。

    就算汤潇逸现在把西伯利亚拿来了,能干啥?种玉米?

    还是花大价钱,组织大量人手,前去开矿,开成本高的多,一年只能开采几个月半年,然后运输困难的矿?

    这些矿的价值是有的,但现在的华夏没那么多本钱。

    所以,汤潇逸现在需要专注于其他方向,能够兑现的方向,以便积蓄力量。

    另一方面,沙俄的情况并不好,虽然不至于病入膏肓吧,但汤潇逸知道其已经进入倒计时。

    到时候能捡便宜,没必要现在投入太多。

    “陛下,沙俄帝国陆军的主力已经被我们消灭,其余主要野战力量也被我们盯着。”

    “沿江一线,几乎没有什么有组织的军队存在。”

    “我们需要注意的只有少数警察、民兵组成的游击队。”

    徐希颜提交了作战计划,

    “如果派一支混成部队在庙街登陆,他们会装备大量的马匹,北方集团军群也将缴获的马匹利用起来。”

    “双方沿着江边城镇前进,速度上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让汽船跟着陆军推进。”

    “装备大量马匹的陆军在机动性上也没有问题,能有效的消灭游击队,控制主要道路。”

    “而且这些地方地广人稀,冬季气候寒冷,我们控制了主要道路后,只需要一个冬天,游击队自己都会消失。”

    徐希颜是仔细分析了沙俄帝国在远东的可用兵力后,才同意将这个计划汇报给汤潇逸。

    沙俄帝国的野战兵力要么固守在重要城市,要么进了华夏陆军的战俘营。

    或者回归了黑土地。

    剩下的兵力,沙俄帝国根本不可能调动,不然那些城市和重要道路节点,可就成了不设防的。

    那样子的话,对华夏反而更好。

    所以,派一支轻装部队敌后登陆,在陆军计划上完全是可行的。

    之所以要汇报给汤潇逸确认,是因为其中最难的不是组建混成部队,不是快速推进,也不是应付游击队。

    而是跨越到敌后去登陆。

    庙街在北方,海参崴的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