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 第343章 啊这……

第343章 啊这……(1/2)

    “啊这……”

    汤潇逸瞪大了眼睛看着刘一鸣。

    刘一鸣以为汤潇逸也被他的天才想法惊到了,脸上露出笑容:

    “陛下,这样做还有好处是,能提高帝国海陆军的形象。”

    “而且帝国海陆军内部高材生也不少,兼任一个中学或者大学的教师,水平也够。”

    “海陆军总参谋部比较忙,后勤部也是,他们就算了。”

    刘一鸣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

    总参谋部集中了一大堆高材生和战斗战略天才,后勤部集中了一大堆高材生和技术人才。

    这些人对数字都很敏感,不然根本带不了兵。

    即便是华夏古代,将领也得对数字敏感,不然连十万大军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和水都不知道,绝对送菜。

    也正因为如此,刘一鸣知道自己抽不掉总参谋部的人。

    刘一鸣在遗憾。

    汤潇逸在一旁,眼角忍不住的抽搐。

    让军官和有文化水平的士兵充当中小学教师,好处确实很多。

    最简单的就是刘一鸣说的,简单培训后,能解燃眉之急。

    这些人都是汤潇逸当初培养的,还是大汉军时,便要求教会每一个士兵读写和算术。

    这时候的老师水平也不高,而且就教个中小学,也没有形成内卷,难度不大。

    所以培训一下当老师,确实没问题。

    除此之外,什么锻炼学生的意志,强健学生的体魄,提升军人地位,进而提升战斗力。

    甚至忠君爱国什么的都是优点。

    但汤潇逸想到的不是这些,而是,军国民教育。

    早期肯定是没问题的,汤潇逸就担心,培养出一个利益集团后,会不会更进一步?

    不过……

    眼下确实需要。

    而且很需要。

    用来改变当下的风气。

    至于之后,再说吧。

    “我会让海陆军总参谋长配合你行动,让当地驻军负责学生的体育课,并承担部分文化课程。”

    汤潇逸同意了,短期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长期的风险,要好处自然要担风险。

    真出了问题打赢就是了。

    一边建设作风,一边打胜仗,没啥问题。

    应该。

    “教育方面的建设也不能忽视,今年是三四千万人,还有一个亿在外面,刨除没到入学年龄的,也还有三四千万人等着入学。”

    “现在是先把数量全部抓起来,等过几年,质量也要跟上。”

    刘一鸣高兴的点了点头。

    人!

    有人啦!

    有人(牛马)能用啦!

    ……

    隔天下午,汤潇逸找来了徐希颜和李和,向他们说了这个决定。

    二人还以为是类似西方童子军那种,短期、小规模培训。

    直到汤潇逸解释清楚后,二人才面面相觑。

    大受震撼!

    “陛下,让我们一群大老粗去当先生?”

    徐希颜虽然知道军队里文化人也有不少,特别是那些近几年扩充进来的海外华人。

    但惯性还是觉得教书和军人完全不搭噶。

    李和也一样,哪怕海军其实人均水准都已经脱盲,甚至平均水准也有一定水平了。

    还是和徐希颜一个想法。

    “就是让他们教教孩子读写,上百人几百几千人的队伍都能带,几十个萝卜头还带不了了?”

    汤潇逸直接下命令,对军人这招最好用,

    “海陆军各自抽调人手,在辖区、周围人手不足的区域的学校兼职代课。”

    “我也不是那么不讲道理,擅长什么教什么,补贴按作战补贴的一半发放。”

    “而且就教一年级,让班排长上也有够了。”

    二人立正站好:

    “是!陛下!”

    汤潇逸点点头,挥挥手,

    “没事就回去忙吧。”

    补贴是他才想到的,然后就发现他真是个天才,这样就又省了钱。

    教育质量不仅没降低,反而因为多元化教师的因素,提供了更多可能。

    没办法,扫盲都还没开始的时代。

    会800个常用字都算半个读书人,能轻易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时代。

    你还奢望什么教育质量、小班教学、个性化培养?

    也有。

    大户人家的私塾。

    不仅小班教学,多对一对多,多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教学都有,而且这个学生还有多个伴读或者书童。

    不过现在也少了,因为大多数大户人家,都和作奸犯科有关。

    “陛下,之前提到过的,使用小口径子弹的轻机枪,弄出来了,您要不要看看?”

    徐希颜没走,而是有些底气不足的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