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 第342章 我知道哪儿有老师

第342章 我知道哪儿有老师(1/2)

    “陛下,这件事是臣的过失,提前没有查清楚,对于实际需求预期严重不足。”

    “臣已经让各地方自己招募人手,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但也能稍微缓解一下。”

    刘一鸣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在那儿低着头。

    汤潇逸正襟危坐在椅子上,这件事确实太出乎他的预料了:

    “这不完全怪你,我就算看到了这个数字,也觉得难以置信。”

    “地方招募人手是一个办法,但还不够,就算有老师,顶多教一教简单读写。”

    “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是数学,必须从小打基础,绝对不是会简单算术就行的。”

    “另外,教材方面也要严格把关,算了,这方面我来跟进。”

    数学这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当然是会简单算术,够日常使用就行了。

    但涉及到教育体系方面,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学科的基础。

    对于后发国家来说,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就是应试教育。

    是的,打压了想象力、天赋、创造力。

    但能够标准化的产出高水平劳动力,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不过也不能太应试教育,从小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总有感兴趣的天才会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

    基数越大,天才越多。

    “加快师范类学校的建设,提高入学率,如果钱不够,可以继续拨款。”

    “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符合条件的私人办学、教育债券,钱不是问题。”

    汤潇逸放下文件,上面的数字刺痛了他,

    “全国约有1亿4千200万少年,毛入学率不足30%,其中一半得不到足够的教师。”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我在文件上看到的未来是一片黑暗、蛮荒、战乱和屈辱。”

    汤潇逸惊讶的是华夏的人口结构,是真的年轻。

    有多年轻呢?

    14岁以下儿童占比高达35.5%。

    15-49岁占比超过50%。

    50岁以上只有10%出头。

    平均年龄怕是只有二三十岁左右。

    这是好事,证明发展空间巨大。

    但有一个问题,马上就是20世纪了。

    20世纪不是种田,或者说农业国的时代,而是工业国的时代。

    诚然,许多工作对文化水平的要求并不高,但这个不高是基于接受了9年甚至更多系统化教育之后水平来说的。

    初中毕业就能胜任大部分普通工作。

    那要是幼儿园肄业水平呢?

    一群左右不分的人,最多只能在经历手把手培训后,上流水线上从事简单工作。

    而清国给汤潇逸留下的,就是这样一副烂摊子。

    二百多年文化摧残、破坏后,整个华夏大地不足1%的识字率。

    更具体一点,十年之后的晋省,识字率不到0.4%,个别省份不足0.1%。

    南方省份原本稍微好一些,但天国就在南方,特别是江南省,都被打烂了。

    数千万人直接或者间接因这场战争而死,识字率自然也就快速下降。

    几十年了,都还没恢复元气。

    这也是为啥,汤潇逸永远都人手不足。

    作为一名事务官,最基础的读写总得会吧?知道怎么把情况清楚的写在纸上吧?

    识字的标准是能够读写一段文字,根据后来的标准,大概是开始看图写话,就算入识字人口。

    但,拥有这个能力的,整个清国只有不到400万人。

    听起来很多,但人家不全会为你办事。

    很多人,汤潇逸也不敢用,生怕被带坏了风气。

    而自己培养,就是刘一鸣现在遇到的情况。

    原计划自己培养、招募并培训教师20万人,以一比五十的比例,能撑起1000万名学生的基础读写、算术。

    就算分科也没事,没有老师是只教一个班的,一个老师教150-200人,也能顶一顶。

    然后一边扩大教师培养数量,一边将教育年限延伸至九年,一年一年的套着,也就能套过来。

    刘一鸣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要求地方要重视这件事,提高入学率。

    地方也确实很重视,甚至都不用刘一鸣通知。

    因为学政一直以来都是华夏的重点工作。

    结果就是,在校生一下子变成了近四千万,平均一个老师要教200个学生。

    还要分科,一个老师最后可能要教导500-600个孩子。

    光上课都上不过来,根本不可能。

    “陛下,现在人手极端不足,臣已经恨不得让官吏去兼任老师了,但这不现实,他们自己的水平也一般。”

    “臣有一个想法,还望陛下允许。”

    刘一鸣想了半天哪里有人,突然灵机一动。

    “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