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 第336章 深厚底蕴

第336章 深厚底蕴(1/2)

    确定战略后,海陆军开始各自准备。

    确定战争结束后,刘一鸣也重新开始各项计划。

    特别是基础教育,直接砸下去一亿两,开始义务教育体系的铺设。

    铁路、矿山、工厂......一项项计划开始落实。

    钱也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

    时间一晃,来到6月30号,上半年即将结束。

    “尊敬的皇帝陛下,您提出的条件根本不符合商业逻辑,英吉利没有银行会为此提供资金。”

    “也许我们能谈谈卢汉铁路、川沪铁路,或者燕广铁路。”

    “银行家们愿意为这些项目支付1000万到2000万英镑。”

    窦纳乐百无聊赖的坐在沙发上,感觉有些无聊。

    这一个月以来,英吉利一直在和华夏进行铁路谈判。

    包括二者在缅甸和彩云之南的铁路修筑合作谈判、和兰西铁路线路谈判。

    前者还好,双方并没有太多矛盾。

    华夏并不反对英吉利的铁路建设计划,反而是英吉利有些许犹豫。

    后者就吵了整整一个月。

    华夏想用贷款4000万英镑用于建设兰西线,英吉利起初是在沿线矿产上做文章。

    然后......

    华夏同意了,沿线十五公里无主荒地上的矿产属于铁路公司。

    英吉利考虑一番后,果断反悔。

    很简单,这条长度超过三千公里的铁路沿线的矿产肯定不止4000万英镑。

    但开采成本也同样不止。

    例如在荒漠中发现了金矿,英吉利人从哪儿找人去开采,又从哪儿找水来生产?

    这还是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要是煤铁等需要运输的矿石,光运费和开采就能把利润压没了。

    英吉利人本该直接拒绝。

    但令英吉利头疼的是,华夏人好像因为多次面对海上威胁,被打出了阴影。

    有点钱就往海军投,海军都已经翻了两倍了,陆军还是那样。

    他们需要武装华夏,最少能挡住沙俄帝国在沿海地区的进攻。

    英吉利不太相信华夏帝国陆军能在正面战斗中打赢沙俄帝国。

    或者说列强都不相信,因为华夏帝国陆军唯一的战绩也只是揍了揍小国东瀛。

    甚至荷兰人都是海军揍的。

    而沙俄帝国呢?

    虽然沙俄帝国也算是败绩累累,但在陆军上,没人否定过沙俄帝国。

    蒸汽压路机的威慑还在。

    所以英吉利希望能修通这条铁路,让华夏帝国陆军能威胁沙俄帝国腹地。

    这样,也能牵制沙俄帝国的攻势。

    不过英吉利的意思是华夏自己掏钱,或者拿有价值的东西抵押给英吉利,让英吉利贷款给华夏。

    而汤潇逸就是看中了这一点,直接摆烂,一副没钱了不修了,戈壁滩不要也罢的模样。

    虽然知道华夏不可能凭空抛弃大片领土。

    但对华夏帝国经济情况不太清楚的英吉利还是让步了。

    不过这个让步得打双引号。

    “英吉利的意思是,英吉利贷款给我们,建设卢汉铁路或其他铁路。”

    “然后我们再把原本用于投资这几条铁路的钱,用去投资兰西线。”

    汤潇逸摸着鼻子,眼睛不去看窦纳乐。

    “这样既能解决华夏帝国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建设铁路,保证华夏帝国的国防。”

    “为什么不呢?”

    窦纳乐其实有些不太理解。

    这个条件确实会让英吉利挣不少,但华夏帝国也不亏呀。

    这可是获得战略优势的机会。

    而付出的,仅仅是几条铁路几十年的经营权,及铁路沿线矿产的开采权。

    仅此而已。

    如果华夏的财政状况真的很差,这是可以接受的。

    但汤潇逸手里还有钱,还不少!

    满汉贵族地主们太富裕了,集中了大航海时代几百年里,贸易顺差赚取的大多数财富。

    是的,大航海时代是欧洲人开启的,但华夏也没从中少赚。

    甚至于,国际白银的价格都是华夏撑起来的。

    现在还没经历数以亿计的赔款,没有持续数十年的战乱动荡,贸易逆差也没有很大,持续时间也不长。

    所以,汤潇逸和华夏都还有足够的资金。

    只是流通性不强。

    小农经济抵御了外来经济入侵,也限制了经济流动性。

    但说到底,是不缺钱的。

    而且,清国欠的债,汤潇逸没打算认,现在还在扯皮。

    所以,财政还算宽松。

    之所以把铁路包出去,也是因为这条铁路回本确实慢。

    他的钱有用,能用英吉利的,就用英吉利的。

    大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皮革制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