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道理,还有幽州、并州、益州等地,这都是要逐步通过征伐夺取回来的。
可是做这些事情,不可能只靠曹操、曹昂他们,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做的事,今下与曹昂同辈的,也就曹休、曹真、夏侯尚三人得以历练出来,此三人在虎豹骑担任要职。
可这在曹昂看来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更多的同辈历练出来才行,这不止是增强曹氏底蕴那样简单,更是叫天下诸族看的!
谯县曹氏打败汝南袁氏,不止是要体现在军事层面,在别的层面也是一样,唯有实现了这一步,方能图谋后续要谋之事。
“公子,司马懿奉军师之命秘密归襄。”
典满的声音,在书房外响起,这让曹昂从思绪下回归现实。
司马懿。
曹昂眉头微蹙起来,对于此人,曹昂一开始是起了杀心的,但后来曹昂压下来了,即便是杀了司马懿,将司马一族连根拔起,如果有些事不从根上去解决,那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没有司马懿,没有司马一族,还会有别的人,别的族出现。
既然是这样的话,为何不从根本上解决呢?
让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子弟,全都在自己麾下接受历练与磋磨,曹昂就是存着培养核心圈层人才梯队的想法,只要紧密围绕他而转的三族子弟,能够一个个茁壮成长,甚至有些能改变早逝的命运,那么一些事就会跟着而变。
其实真要说起来,当初在建安二年,曹昂提出想在南阳历练,除了想通过先知先觉的优势,来尽可能多的抢占优势与先机,凭借那一次次动荡下,壮大自身实力及增强曹氏底蕴的设想下,曹昂还藏着一个想法。
以他的快速崛起,为曹操分忧下,能让曹操多活几年。
回顾曹操的一生,不难发现曹操在很多时候不是领军跟强敌交战,就是在赶赴战场的途中,如此态势下,曹操还要分神去看顾好汉室中枢,还要跟一个个政敌交手,这压力可想有多大。
而造成这一切的起点,其实就是第一次征伐张绣之战,随军前去历练的长子战死了,如果是跟张绣所部交战战死,那或许还好些,偏偏是因为曹操的缘故,才导致其死在这不该发生的风波下。
这直接导致丁氏把曹操给休了。
哪怕曹昂不是丁氏生的,但被丁氏养大,关键曹昂之母还是丁氏的女婢,这跟亲生的没有区别。
在曹昂的身上,丁氏寄托了太多。
曹昂的死,直接导致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分裂,即便在丁氏走了,仍有丁家的人在曹操麾下驱使,可那感觉变了。
破镜岂能重圆?
“叫他进来吧。”
曹昂对书房外站着的典满说道。
“夫君,妾身先退下了。”
“好。”
将曹稷递给夏侯涓,看着这对母子,曹昂脸上露出淡淡笑意,因为他的缘故,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已跟铁板一块,这话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或许这会在今后,出现一些别的事情。
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曹昂从建安二年开始,就有针对性的去做一些事,这就注定其在三族的地位及威望是不一样的,如此就能提前消除掉不少隐患。
“懿拜见长公子!”
司马懿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此间的平静。
坐于主位的曹昂,打量着司马懿,看着所穿衣袍,衣角处的磨损,及衣袍上沾的土尘,曹昂就知司马懿这一路是加急赶回来的。
“老师叫仲达归襄,可是益州出现什么变动?”
想到这里,曹昂撩袍对司马懿说道。
“长公子,这是军师所写书信。”
在曹昂的注视下,司马懿取出一封密封完好的书信,双手捧着,低首朝曹昂走了过去。
不知为何,司马懿的心跳加快不少。
在其他人面前,哪怕是年长很多的长辈,司马懿都能保持那份从容不迫,即便是面对几次征召,司马懿都没有选择应征出仕,因为司马懿看出天下动荡会持续很久,在一些事态没有明朗前,就贸然选择出仕的话,这对司马一族并非什么好事。
可直到有一日,来自许都的一队人来了,一切都跟着变了。
那一日之后,不止司马懿出仕了,他的兄长司马朗,他的几个弟弟,全都被带走了,除司马朗在豫州外,司马懿,司马孚他们全被带去了荆州。
而促成这一切的,正是曹昂!
曹昂在短短数载下的强势崛起,带来的影响与冲击是极大的,特别是在同龄人之间,那就宛若高山一般的存在,让不知多少人仰视。
“赵韪去了江州。”
曹昂的声音响起,这让司马懿回过神来。
“是的长公子。”
司马懿忙作揖拜道:“今下益州的局势,是各方纷争不断地,虽说刘璋据守在成都一带,也跟麾下诸派达成一些共识,特别是东州兵这边……”
“刘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