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曹昂却知这些,他就必须要考虑好才行。
这笔账曹昂是反复的在心里算。
如果不用脱离农产的话,采取农忙时停建,农闲时开工,这的确能减轻不少压力,无非是想达成预期成效的周期,要变得更长一些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问题。
如果在其所节制的四州治下,出现了区域下的旱灾或水灾,没有牢靠的水利设施来兜底与支撑,即便是种下了粮食,可能也是绝收的命运,好一些也是减产。
与其是这样倒不如去大规模修建,哪怕只是只改变了一部分,可这部分的水利及水库,无疑是能起到对冲的。
但要是真这样做的话,无疑是粮食压力太大了,曹氏对外的仗该打的还要打,治下用粮的地方也不少,这又多出来十几万,甚至更多脱离农产的群体,去专门修筑水利及水库,粮食怎样统筹解决好,就是今下摆在曹昂面前最大的问题。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此时此刻的曹昂,算是真切明白这话是何意了。
“公子,时辰快到了。”
而在曹昂思绪万千之际,典满看看外面,随即提醒道:“今日是要去城外军器局视察的……”
“走吧。”
不等典满把话讲完,曹昂开口道。
“喏!”
在道道应诺下,一行离开了正堂,在天策卫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的冒雨离开征东将军府,赶赴到城外的军器局。
襄阳城外的军器局,与其说是一局,倒不如说是集约型军工区域,在这一带屯驻有军队戒严。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各式军械器械打造的,除了襄阳城外,还有在江陵、宛城、汝南、寿春等地筹建的有,而在此基础之上,曹昂还在广陵、彭城、琅琊三地明确要组建起此等规模的集约型军工区域,以此在满足所辖四州诸军各部对武备的需求外,顺带供应给青兖等地军队。
这样做的好处有不少,能够将麾下的匠户集中起来,与之相对的,是能招募大批的学徒参与其中,以标准化流水作业的方式,来不断地提升军械器械的生产规模,而与此同时可以在上述这些区域,形成对应的工坊规模,继而满足于大规模生产军械器械所需各式各类的原料供应。
当然有好处,就有坏处。
首当其冲的就是粮食供应。
毕竟参与的群体也多,也就代表着脱离农产的越多,这部分群体是以工钱来结算的,可五铢钱不能拿来直接吃啊,这需要拿五铢钱来换取粮食,换取各项生活必需品,丰年的时候没什么,可一旦碰到灾年,这事儿就大发了。
眼下曹昂最怕的就是哪个地方出现灾情。
“叮当……”
“叮当!”
响个不停地敲击声,对于初来此地的人,只觉得很吵闹,曹冲、曹植、孙翊紧皱眉头的看着眼前忙碌的人群,这是刀剑坊所辖第一工坊,数百众赤着上身的汉子,在各处紧张的忙碌的。
“子修,今下军器局这边,对于刀、剑、矛、枪、戟等各式兵器的打造,相较于去岁而言,产量上翻了一倍有余。”
在此等态势下,曹政身体微微前倾,扯着嗓子对曹昂说道:“等到在广陵、彭城、琅琊三地的筹建起来,最迟到明岁初,这个产量还能有不小的提升。”
“与此同时,在两当铠、锁子甲、铁甲等各式甲胄的打造上,在将水力传动运用上后,这锻造效率也有不小提升,锻造出的整体甲胄防护也强上不少,不过水力传动这方面也是存有缺陷的,在丰水时一切都好说,可到了……”
听着曹政所讲的种种,曹昂不时点头表示认可,而就曹政提出的一些情况,曹昂也对此讲出了一些想法。
随行的曹彰、曹冲、曹植几人,看着自家大兄跟堂兄聊的热火朝天,他们是一句话都插不进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那个有些唯唯诺诺的曹安民,如今在曹昂麾下啊,是主管军器局的绝对核心了。
而经曹政之手管辖的,可不止是军械器械这些生产锻造,牵扯到造船这一层面的产业发展与生产,也是曹政在主抓的。
当然这两块儿在名义上啊,是归属于贾诩管辖的,可如今贾诩要做的事儿太多了,对于这些事情贾诩早就不过问了。
“工钱结算这一块儿,一定不能有丝毫的疏漏。”
在视察了不少工坊,看到这里的工匠及学徒,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忙碌着,曹昂来到此处的核心所在,就对曹政交代起来,“如今对于我军而言,除了要对外有足够的警惕,还要在整体换装上抓紧推动。”
“此事对我曹氏而言至关重要,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现在军器局所辖诸产各业的生产,想要实现整体性的换装事宜,是需要两到三年的,而这还不包括出现的损耗,所以要想方设法的提高产能才行!”
“放心吧子修。”
曹政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