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眉头微蹙。
“叔父,那侄儿就说了。”而迎着夏侯惇的注视,曹昂一改先前的状态,表情严肃的说道。
夏侯惇点点头。
“其实叔父也看出来了,侄儿这次大费周折的离荆奔赴各地巡视,就是为今后爆发的大战做准备。”
曹昂指着眼前舆图,正色道:“尽管今下的局势尚未迅速恶化,我军与袁绍尚未爆发冲突,但是种种迹象都已表明,与袁绍所部之战没多久了。”
“这别的地方,侄儿也就不赘言了,叔父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知道的叔父去找我父算账即可。”
夏侯惇嘴角抽动起来。
而站在一旁的典满、许仪则低头憋笑。
“咱们今日就聊聊青兖徐扬一线,真要是爆发大战之后,这一带到底会有什么变化。”曹昂却是一本正经道。
“叔父此前调兵遣将,围绕琅琊、彭城、东海进行调整,且韩浩他们多推行军屯,这无不表明叔父洞察到与袁绍爆发大战,位处我军两翼势必不会消停。”
“而青州的威胁无疑最大。”
“别看袁绍宠爱三子尚,把长子谭支到青州了,但这不能否认袁谭在青州一带的实力,还是比较浑厚的。”
“此子虽比不过子修,但也不容小觑。”
夏侯惇眉头微蹙道:“一旦我军与袁绍交战,不管正面战场定于何处,但此子所领青州必然会有所动。”
“兖州是某最为担心的,一旦兖州敢有所失,则必将使济阴、陈留两郡大震,而出现这种境遇,则必威胁到颍川安稳,许都就在颍川境内。”
“更别提造成这种冲击,必将威胁到孟德所领中军精锐,不管正面战场定在何处,必然是这样的。”
“所以叔父重青州,而轻广陵,是为了避免这种威胁出现。”曹昂顺着夏侯惇所讲,说出心中所想。
“正是。”
夏侯惇点头道:“刘备实力是很强,孟德对此人也颇为重视,但两军对垒下,麾下实力是首要的,靠投机取巧,靠哭,是打不赢仗的!!”
“那要是孙刘联手呢?”
曹昂表情严肃,看向夏侯惇道。
“不可能!!”
夏侯惇皱眉道:“即便是到今下,江东诸郡的动荡与反叛,依旧在牵绊着孙策,即便到大战真爆发之际,可孙策又能动用多少兵力。”
“叔父,事无绝对。”
曹昂回道:“就像当初袁术僭越称帝,我父领兵发起讨袁,可在那个时候,却没有多少人会相信,我父统领着联军能够一战倾覆掉袁术所部,毕竟袁术所部虽不比先前,但这不代表袁术就不堪一击。”
夏侯惇向前探探身,眉头紧锁的盯着舆图。
“侄儿讲一种可能。”
见夏侯惇如此,曹昂伸手指着舆图,“就按叔父的部署,一旦我军与袁绍展开激战,则兖州压力必然减轻,而袁谭多半是要主攻琅琊等地,因为不把这些兵力解决了,那他就无法策应好袁绍本部精锐。”
“如此以来的话,叔父必然要领兵督战,这就势必会导致一个情况,以下邳为首的地域难免出现兵力空虚。”
“即便是有舅父所领江淮策应,可真要孙刘联合起来,势必要以刘备所占之地作为跳板,一路牵制住江淮兵力,一路则长驱直入,到那个时候将会怎样?”
“腹背受敌!”
夏侯惇皱眉道。
“其实没必要这样悲观,就按双方僵持来算吧。”曹昂继续道:“我军也可将孙刘两方各有心思,到时刘备主攻徐州,孙策主攻江淮,必要的时候双方会联合一部分兵力,即便是这样,侄儿也盘算了。”
“当侄儿亲统大军杀来时,以江淮、徐州为首的地域势必动荡难定,这样一来的话,则我军不少精锐都将拖拽在这混战下。”
“而出现这等态势,集结青州有力兵力的袁谭,要么会南下与我军展开激战,要么会突袭兖州!”
夏侯惇双拳紧攥起来。
他发现自己犯了个致命错误。
“某似太看重袁谭了。”
夏侯惇声音低沉道:“这样一来的话,势必会叫袁谭从现在开始,就对我军在徐州一带产生警惕。”
“叔父英明,这才是关键所在!”
曹昂拍案道:“与袁绍的仗是要打,但怎样打,何时打,是现在谁都预判不了的,可越是这样,就越是要外松内紧,不能给袁绍一方某种紧张局面。”
“不然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而侄儿所提到的这种,恰是建立在叔父今下这种态势下,侄儿之所以预判到孙刘势必会联合,那是因为他们离我军最近,他们不愿看到我军打败袁绍,因为这样,他们就再无出路了。”
“子修说的对。”
夏侯惇苦笑摇头,“此前我军表现的太过强势,这不仅叫袁绍心生警惕,更叫其他势力心生警觉。”
“而站在孙刘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