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的父亲是曹操 > 第322章 江淮之兴看今朝,勠力同心建太平

第322章 江淮之兴看今朝,勠力同心建太平(2/3)

。”

    拿起酒觞的丁斐,当着众人的面,表情正色道:“如若没有子修细分军民两屯,且明确在皖西、巢湖、芍坡等地划定军屯,使两地驻防将军府亲掌此事,恐靠我扬州刺史府一地,很难能有今日之变啊。”

    “甥儿敬舅父。”

    曹昂听到这话,朝丁斐一礼后便举觞饮下佳酿。

    丁斐见状亦是饮下。

    对于江淮这片地域,曹昂是极其看重的,不然也不会举荐丁斐就任扬州刺史,更不会让一批能独当一面的文武,在九江、庐江两地肩负要职。

    从结果上来看,丁斐他们没有叫曹昂失望。

    江淮之地的开发与治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成效的,这需要数十载,甚至是更久的时间,一点点去改造与整饬,凝聚治下军民的智慧与心血,方能逐步看到兴旺之象。

    “公子在江淮的威望真高啊。”

    而在此等态势下,坐于一处的胡质,眉宇间透着感慨,对身旁的蒋济低声道:“不管是在庐江,亦或是在九江,再或是赶来寿春,凡是聚来的人都对公子的话,会受到对应的影响啊。”

    “那是自然。”

    蒋济神色淡然道:“九江、庐江两地能有今日安稳,那一多半都是公子的功劳,若无公子的话,恐两地还将处在动乱下。”

    胡质点头表示认可。

    别看今下的扬州刺史是丁斐,但其所能管辖的也就九江、庐江两地,而属扬州治下的可不止这两地啊。

    不过扬州多数郡县,如今都被孙策占据着。

    但凡是有些眼界的人,都知九江、庐江两地的重要。

    不说别的,单是孙策想确保江东安稳,就必然会对九江、庐江有想法,守江必守淮,如若淮不在控制下,则纵使有长江天险在,即便能挡住江北之敌,但也难以有很大作为。

    好在先前曹昂就做了种种部署,否则依着孙策的脾性,势必会对九江、庐江展开攻势的。

    “兄长,在扬州的文武,有不少是真年轻啊。”

    而在蒋济、胡质交谈之际,与之相坐不远的席位上,荀俣观察着堂内众人,对身旁的荀恽低声道。

    “是啊。”

    荀恽带有几分感慨道:“扬州刺史府及所辖两郡太守府,其中有不少的职官,是受公子所颁唯才是举令,才分批投效到诸府的。”

    “而诸府根据考核,则对来投之人进行征辟。”

    “正如公子所讲的那样,庐江、九江能有今日之变,这与他们是密不可分的,毕竟先前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

    荀俣似懂非懂的听着。

    其实他们有一点不清楚,即两郡诸族被迁至南阳,这让治下的寒门庶族,晋升之路无形间就畅通很多。

    只要有才能,无论大小,终归是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这就显得很不一样了。

    这也是丁斐为何会遭质疑与抨击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丁斐对曹昂所提诸事,那都是毫无保留的推行与落实的,如今不管是在太守府,亦或是在两郡太守府,再或是众县衙署,可是有着大批寒门庶族出身的官吏,他们构成了政策延续的主体。

    在这些人之中,或许有容易满足的,但更多却是想好好表现,继而得到上官的赏识与重用的。

    这与董厥、卓鹰、杜袭、韩暨等一行人,被曹昂倚重与提拔是密不可分的。

    “某这次赶来寿春,除了要讲这些以外,还有一些事要明确。”

    而在这等氛围下,曹昂在给堂内众人敬完酒后,却是表情严肃起来,扫视堂内众人正色道:“征东将军府在襄阳先后明确了不少职责,想必扬州刺史府也都收到了。”

    “某知诸君的压力不小,毕竟要兼顾到江淮一带安稳,还要确保诸策的推行,更要提防别处势力。”

    听到曹昂讲这些时,丁斐、董厥、卓鹰、韩暨等一行人,无不是表情严肃的听着,一道道目光聚焦在曹昂身上。

    “不过在清查田亩、编户齐民、赋税厘清、水利整饬等方面,刺史府这边必须要跟征东将军府步调一致才行。”

    曹昂撩撩袍袖,迎着道道注视道:“某知上述诸事推行起来不容易,需要兼顾到方方面面,如若有丝毫的纰漏与大意,就可能会使庐江、九江一带出现动荡。”

    “毕竟在两地之外,还有两股势力虎视眈眈。”

    “但是不管有多难,上述种种都必须要做好,唯有把这些做好了,兴旺江淮才能真正实现。”

    “此外在打击私铸,私通制钱一事,扬州刺史府要根据将军府所辖钱监的动向,配合好对应的策略才行。”

    治理与开发江淮的前提,是要将先前积攒的积弊与毒瘤,一点点的全给拔除干净,这样才能起到正向作用。

    汉室在过去对地方的掌控,是处于不断削减的境遇的,这与立国之初的国策密不可分。

    曹昂想要扭转这种风向,就必须要凝聚一帮勠力同心的文武,将他所制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