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取贵阳

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取贵阳(2/3)

,他们根本不是对手,这件事情就让巡抚大人去头疼吧。

    与此同时。

    到了第二天,贵州巡抚卞三元也得知了大军惨败的消息。

    他连忙一边派人通知云贵总督赵廷臣,一边找来贵州巡按张惟养、贵州知府徐宏业等人商议。

    然而商议来商议去也拿不出什么章程来,便只能选择调集各路诸军防守贵阳,同时又快马加鞭,去找袁廓宇,跟他商量一旦敌人攻打贵阳,就同时夹击。

    六月十八日,明军畅通无阻地抵达了贵阳城下,对于是围点打援还是立即拿下贵阳,然后兵进昆明徐达和朱棣有些分歧。

    朱棣认为应该顺手把贵阳攻下后马上去昆明,这样就能解李定国白文选后顾之忧,保一保永历帝。

    他还是非常喜欢在后辈子孙面前摆一摆老祖宗的谱,看到后辈子孙皇帝们对他纳头就拜心里高兴,可不希望永历帝这么快就挂了。

    但徐达认为围点打援可以有效地杀伤云贵地区清军兵力,最好让昆明驰援,这样他们拿下昆明就容易许多。

    说到底一个考虑的是奇袭,一个考虑的是大战局影响,也不是说朱棣战略就差。

    只不过考虑战略战术是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现在明军已经对清军战斗力呈现碾压的态势,倒也不需要想得那么严谨。

    因此最后还是朱云峰支持了朱棣的想法,直接莽过去就是了。

    “优势在我,飞龙骑脸怎么输?”

    这是朱云峰的原话。

    即便这flg立得飞起,他也丝毫不觉得能打败仗,这要是打了败仗,朱棣和徐达都去上吊算了。

    既然做了决定,那就马上去干。

    中午时分,贵阳连绵小雨,本来从贵定到贵阳也就50多公里,且当时已经有康庄大道,两侧山峦丘陵,但道路则颇为宽敞,只需一天路程。

    然而雨水下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以至于行军速度缓慢,走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到贵阳东城外。

    贵阳城池还是洪武年筑造,坐落于南门河北岸,南门河即后来的贵阳南明河,城池经过明清两代修建,巍峨高大,素有九门四阁之称。

    其中东门附近就是文昌阁,于1596年建立,阁楼高于城墙,站在阁顶便能够俯瞰整个东城外的情况。

    得知明军靠近,卞三元立即登上文昌阁观望。

    他看到城外大概四五千人兵马,用奇特的交通工具运输着辎重,徐徐到了东城外。

    见此卞三元思索后派人出城去与对方交涉。

    交涉结果他无所谓,目的只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待云南和湖南的援军抵达。

    因此能拖多久是多久。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微微小雨之中,头顶上已经不知道何时出现了如蜂鸟一般的阴影,俯瞰整个贵阳,把城池内外瞧得一干二净。

    “他们把人都聚集在东城了。”

    此刻贵阳东城外,明军临时驻扎地,朱云峰他们在帐篷里,通过无人机传回来的视频观察着里面的情况。

    就看到大批清军士兵蜂拥至东城城墙上,准备着滚石、檑木、火炮等守城器械。

    虽然现在下雨非常不利于火炮防守,但清军还是在城墙上搭建起一个个帐篷,用油布把火炮遮掩起来,这样也能达到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

    “呵呵,土鸡瓦狗尔,这里有座小山头,应该也就四五十米高度,我看离城池应该有四五公里吧,把迫击炮按在这儿怎么样?”

    朱棣迅速注意到了可以放置炮兵的位置。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有人禀报道:“报,敌人有人出城,说是来与我们谈判。”

    “哦?”

    朱棣诧异道:“居然还有胆子出来,让他们过来吧。”

    “是。”

    士兵出去。

    过了一会儿,被派来交涉的贵阳同知杨文彩进来。

    他穿着窄袖对襟的清朝官服,头上却没有戴花翎,也没有戴朝珠,就戴了个小暖帽,有点像林正英电影里清朝僵尸的衣服。

    事实上在顺治二年后,清朝就强制剃发易服,这些年陆陆续续把官服款式定下来,基本就是这样格式。

    而戴花翎汉人臣子是没资格的,除非特别殊荣满清皇帝赏赐,否则只有满人可以戴。

    所以眼下的清朝官服与后来电视剧里的官服类似,却也有不少差别。

    杨文彩进来后先是扫视一眼帐内情况,见众人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心中一凛,拱手说道:“诸位,大明已亡国,非大清所为,而是李自成所为。我大清承明制,入关打败李自成,为明帝报仇,合该继承大统,这是天命所归,诸位又何必起事而违背了天意呢?”

    古人很信天意,特别是底层民众,他还以为对方是农民起义军,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对方的战斗力如此强悍而已。

    这无关于他的能力,而是认知上的差异而已。

    然而朱棣却冷笑道:“天意?天意算个屁,朕的大明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