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地,寒风刺骨,沈楠全副武装地骑着车出了门,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娘家大门口。
她父母单独住一个院子,家里还有四个兄弟,都在村里,各自有自己的宅基地,建了新房子。
沈家大门敞开着,她拎着东西进了屋,老两口都躺在炕上歇着。看样子,应该是这两天伺候儿子几家人吃喝,累着了。
沈老太太看到沈楠来了,瞅了一眼她手上拎的东西,撇撇嘴说道:“别人家养闺女都能借的上光,我可倒好,一年到头都看不到闺女的人影,东西、钱的更是想也别想...”
沈楠面无表情地将年礼放在了屋里的板柜上,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闺女家里有多穷。婆家人都死绝了,还没有娘家帮衬,日子能过得好才怪!”
沈老太太知道自己闺女发起疯病来是天不怕地不怕地,见沈楠这样怨怼,她也不敢再呛声。
几个嫂子知道沈楠今天回娘家,也都陆续过来了。他们可是听说了,沈楠现在弄的小吃摊生意不错,要是跟这个小姑子缓和缓和关系,还是能沾些光的。
毕竟在沈楠儿子没丢之前,沈楠对娘家可是从来不小气。
这一次,几个嫂子对沈楠倒是学会做表面功夫了:“咋没把孩子带来啊?中午在家里吃饭吧?”
沈楠应声:“我倒是想带孩子过来,不过来了也没有人给压岁钱,还嫌我们浪费粮食,我可不敢带孩子过来受气。”
她看几个嫂子光说喊她吃饭,却没有要动手做饭的意思,难不成是等着她给一家人做饭吃呢?真是想得美。
沈楠都懒得跟他们废话,进了父母屋里头,掏了一百块钱:“东西你要是嫌不好,就拿去喂狗。这钱你要是看不上,我也就收回去了,免得浪费...”
沈老太太眼疾手快地抽走了沈楠手中的那一百块钱,嘟哝道:“给你爹妈点儿钱还要给不给的...”
沈楠也不废话,直接道:“行了,没啥事儿我就回去了,孩子还等着我做饭吃呢!”
沈家几个嫂子还以为沈楠日子过好了会给孩子们压岁钱,把家里孩子都带来了,看到沈楠要走,一个一个地喊姑姑。
哪知道沈楠却只应声,没给一点表示。几个嫂子有心说些什么,可一想到沈楠刚提到他们没给过钱宝鸽压岁钱的事情,又都生生把话给咽了回去。
沈楠在娘家前后也就待了半个多钟头。回去的路上,她想了很多,越发觉得搬去城里刻不容缓。一是想给闺女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再有就是,想要离钱家人还有娘家人都远远的。
她有了一次失去孩子的经历,可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再出现任何意外。
这两家人已经让沈楠见识了太多人情冷暖,尤其是住在同一个村里的钱家人。既然钱老二两口子能对他们的儿子下手,难保钱家人不会狗急跳墙,再对自己的女儿产生坏心思。
回家后,她要好好给钱金贵提个醒,让钱金贵看好孩子,绝对不能让任何一个钱家人靠近。
学校虽然就在村里,上下学很多孩子都是自己去,自己回,可她的女儿必须要保证每天接送,确保孩子都能安全到校,安全回家。
沈楠还有一点庆幸的是,钱美娟现在已经辍学了。如果她还在上学,就跟钱宝鸽在同一个学校里,万一她想在学校里对钱宝鸽做什么,他们两口子是防不胜防的。
可巧,等沈楠回家的时候,家里正热闹着。原来钱家人想着沈楠去了娘家,怎么也要吃完中午饭才能回来。
趁着沈楠不在家,钱老太太就带着老头子、大儿子又找上门来了,逼着钱金贵拿钱出来。
钱金贵不依,他们直接上手抢,把钱金贵的衣兜都翻了个遍,也没翻出钱来。
没见到好处,钱家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钱金贵拦不住三个人,又让几个人闯进了屋子,想要去翻钱金贵家的柜子找钱。
钱金贵被逼急了,也不顾及什么哥哥、父母地,开始跟三个人撕扯起来。可他虽然有一把子力气,也打不过三个人啊。
钱家人越想钱金贵不听他们摆布就越生气,直接忘了钱金贵媳妇是个疯婆子这件事儿了。
钱宝鸽看着屋里的打斗场面,见自己爸爸被三个人压在身底下揍,吓得直哭。
沈楠还没进门就听到了自己闺女的哭声,忙跑进了屋里,正好碰上了三个人打钱金贵一个人的一幕。
幸好钱宝鸽没被那几个畜生伤着。沈楠没有直接进屋,二话不说就去外屋地的火炉子旁拿了炉扎子,回了正屋就不管不顾地往钱家几人身上扎。
这个工具是一个七八十公分长、手指头粗、头尖尖的铁棍子,要是用力扎在身上,一扎一个血窟窿。
钱家人应该庆幸的是现在是冬天,各个都穿着大棉裤、大棉袄,导致沈楠扎出去的炉扎子威力小了不少。
不过沈楠干惯了农活,她本身还长得又高又壮,在钱家几人身上一通乱扎,还是有不少下都把衣服给穿透了。
钱